诗茶为伴 品茗悟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意味着日子。饮茶得趣,品茶悟道,茶文化已进入我们的血液。中国的茶文化及茗茶,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据雅安人士介绍,西汉末年邑人吴理真曾植7株茶树于蒙顶山五峰。于是始有茶品行世,后人尊吴理真为茶之种茶始祖,并建神祠以祭祀之。此事载《名山县志》。或言神农始祖亦为茶之始祖,如《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一般认为,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如宋梅尧臣诗有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而清醒地将饮茶上升到文化特别是上升到诗之以载道的高度,则首推茶僧皎然。皎然,唐代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茶道,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皎然与陆羽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多所诗文酬赠,终成缁素忘年之交,他们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发展功莫大焉。如皎然诗《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作清新空灵而明白如话,茶圣陆羽的隐士风范和诗僧的仰慕之情,尽皆跃然纸上。

曾读皎然之《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繁荣兴盛的大唐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有容乃大的盛世之下必然文华璀璨。诗人们铮铮有铁骨,卓然有大志,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美妙诗文,自然也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咏茶名篇。茶助诗意,诗会茶魂,两相交融,彰彰怡然,道德生焉,后人自当膜拜,神往在我国,茶终于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成为国粹,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被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品性的象征,文明的载体。皎然此诗,透露出许许多多茶文化信息,比如晶莹碧嫩的茗茶,爨茶的金色铜鼎,雪白素洁的茶具,浓香郁郁的琼浆茶水等等,那都是对茶的礼赞。而品饮之后,神情爽朗,烦恼皆去,真正置身世外,不禁击节狂歌,飘然若仙矣,其妙处实难与君言说。其茶事心境的渲染,品茶而得的非凡意境,只能与知者道。此诗可为咏茶诗妙品。三饮便得道。皎然深悟茶道,所以被誉之茶僧。

喜欢诗,或喜欢茶的人,总是绕不开皎然这样一个人物,你可能在太多的地方遭遇过皎然,比如他的诗,他的诗论著述《诗式》,他与茶圣陆羽的忘年之交,他对芸芸众生的禅心佛性以及书圣颜鲁公对他的青眼等等。其实这些并不十分重要,从若干个历史镜头中,从他自己和他人留下的诗文中,我们看到了、亦感受到了皎然的性格魅力,实在已然足够。

诗茶为伴,品茗悟道,道为核心,道法自然,道生万物,于道还在缘分。《茶经》有云: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有茶的日子,真好!于是笔者有《蒙顶山走笔》拙诗表达采风四川蒙顶山后对茶文化的一知半解:

偷闲半日访名山,感佩贤达圆漏残。

最喜知闻明茶道,品茗悟趣不羡仙。

春露一杯高阳醉,蓬瀛幻彩自方圆。

山巅老树阅世相,石屋甘泉祛暑寒。

古坊古风汇三宝,今生今世穷达间。

今来古道饮茶客,欲笺中心视云烟。

叠巘重峰不知处,清心张目澄九天。

深秋有缘晤佳妙,不负衰朽托林泉。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诗茶为伴 品茗悟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