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诗人汪懋麟嗜茶如命

汪懋麟(1640-1688年),清康熙年间扬州的著名诗人,康熙六年(1667)考上进士,但后来的仕途却并不顺畅。罢官归里后,埋头书斋,郁郁不乐。四十九岁便离开了人世。他生前自编《百尺梧桐阁集》,谢世后,其余诗文由侄子汇编成《百尺梧桐阁遗稿》,得以传世。这两部与扬州关系密切的乡邦文献,1980年被收入《清人别集丛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发行。

汪懋麟早期的诗作汪洋恣肆,绚烂多彩,归里后,文字稍抑锋芒,但愈见隽永。有趣的是,汪嗜好喝酒饮茶,晚年更是嗜茶如命。临终时,他还吩咐家人煮一壶香茗,让他最后闻一回茶的芳香。王士禛在《比部汪蛟门传》中记述:(蛟门)既得疾,弥留。令洗砚磨墨嗅之,复令烹佳茗以进,自谓香沁心骨。这种把喝茶当作生命第一需求的嗜好,确实世上并不多见。

他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喝茶。在京时,官职不高,没当过尚书、侍郎这样的高官,刑部主事连司局级怕还靠不上,有人相赠,至多也就是一点茶叶而已。品泉斗茶,稍自娱乐。好事者以四方名茶相饷,此话说的应是实情。好事者并非指有事相托的人,而是趣味相投且交往密切的好友,譬如像王士禛、施闰章、冒辟疆、龚贤等一批活跃在政界文坛上的学者。《三月晦日漫兴五首》:洗砚微吟自在时,烹来茗粥不嫌迟,汪在吟诗得意时,冲一壶好茶,时光慢慢消逝全然不觉。他与如皋冒辟疆时相过从,冒送他一幅画,他赋诗作答:水绘庵中得真赏,我欲扁舟访溪澳。花浓水曲莺乱啼,细话春窗烹茗粥。这里说的茗粥,是古代喝茶的叫法,挚友倚坐在春窗下,一边品茗,一边细诉衷曲,情景富有诗意。

宋代之前,饮茶是要煮的,煮成后的茶,因其表皮呈稀粥状,故称。唐人储光羲《吃茗粥作》: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苏东坡《绝句》: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都把喝茗粥当作美好的享受。

汪懋麟罢官归来,杜门谢客,一头扎进故纸堆。原指望成一家言,可惜天不假年,匆匆离世。书斋中,常偕二三故人论文讲道,茗粥一设,庭户萧然。如当今所说的那样,清茶一杯,谈的全是诗词文章的学问,清雅之极。一位名士加才子型的风流人物,赋诗论文是高手,但两袖清风,囊中没有太多阿堵物,招待朋友,唯有香茗,谈天说地,略释寂寞。喝茶,成了百尺梧桐阁主人晚年的最大嗜好,慢慢啜饮杯中茶,细细品味难以释怀的人生况味。汪懋麟视茗粥为知己,并把这嗜好一直保持到生命旅途的终点。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清代扬州诗人汪懋麟嗜茶如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