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香茗渊源,径山采茶歌

三山香茗茶简介

三山香茗,产于江苏丹徒南部山区,属扁形炒青绿茶。三山香茗茶由丹徒县茶叶试验场和县林副业局于1989年研制成功,1991年通过市级判定,1992年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江苏省第三届“陆羽杯”奖。 丹徒县境主要是丘陵山区,坡地较多,天气温顺,适宜于种茶,产茶历史悠久。明朝的《丹徒县志》已有五洲山碧萝春的纪录。五洲山碧萝春在1915年曾获南洋劝业会金奖。解放后丹徒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大的生长。 三山香茗茶品质特点:三山香茗色泽翠绿,形状扁平挺秀,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文雅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而绿翠。 三山香茗茶采制工艺三山香茗茶以福鼎和鸿坑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质料,芽叶长2.53 cm,芽叶要求匀净整齐,不采病虫叶、紫色叶,不带鱼叶、老叶、茶果等杂物。鲜叶采回后,在阴凉通风处薄摊45小时后付制。炒制方式与“旗枪”相似。不分级。

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佛教与茶 自佛教传入中土,它便与茶结缘。佛徒修禅悟道,打坐禅定,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这促进了茶风的传播,但佛教对茶的更大贡献,是使佛性与茶实现了真正的契合。 参禅悟道,讲究的是切身体验和顿悟,恰与品茶之道相合。品茶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如禅宗的拈花微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教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正是每日都要遇见的常事。寻常人家离不开茶,寺院也离不了茶,正所谓“和尚家风”。 寺院中有“茶室”,设”茶鼓“,“茶头”,献茶待客,也为路人施茶。每日供于佛祖前的茶称为“ 茶”,禅门中更发展出了肃穆庄重的“茶仪”,佛门每逢大事,都要举行盛大的茶仪。 天下名山僧占多,话多寺院古刹坐落于深山去雾间,适宜于茶树生长,许多名茶也出处于僧人之手,如径山寺的“径山香茗”,浙江惠明寺的“惠明茶”。

径山茶叶文化知识先容

径山茶属于曲条形绿茶,最早产于浙江省余杭区径山寺一带。径山是江南释教名山,径山寺在宋元时堪称东南五山十刹之首。宋代时径山寺缔造的“径山茶宴”,通过释教僧人传至日本,演变形成了“日本茶道”。 现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曾赋诗日:“径山茶宴渡东瀛,和敬清寂道德扬,事迹创新景致异,一杯四美八仙仰。”径山脚下的双溪路侧有“陆羽泉”,相传是唐代茶圣陆羽煮茶著《茶经》之处。 径山,山高多云雾,气候宜人,生产的径山茶,形状细嫩紧结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匀净成朵。径山茶是一个系列产品,包罗“谷雨春”、“双径雨前”、“娘娘山茶”和“余杭雀舌”等。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径山香茗渊源,径山采茶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