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味清泉堪瀹茗

爱茶人对煮茶的水都极为讲究的。按茶圣陆羽的说法是“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特别冲工夫茶最好取用山上泉水,山泉本身具有轻清甘洌等特质。但我们也知道,有了好水还须有好器具来煎煮,不同品质的器皿煮出来的水是不同的,影响了水的味道(即汤气)。所以,嗜工夫茶的潮汕人特别考究这个煮水的锅,也许对茶具的百般挑拣似乎就从这个小水锅开始的,为的是求得“一味清泉堪瀹茗”。

纵观茶史,不同的时代由于对茶艺要求不同而对煮水器具的需要有别,对质地的要求也不一样:唐代不用铫而多用镬煮水;宋代“当以银铫煮之,甚佳”(宋·陶谷《清异录》)或“砖炉石铫行相随”(宋·苏东坡《试院煎茶》),煮水用的是石铫、银铫;到明以降,用瀹饮法,“茶铫,茶瓶,瓷砂为上,铜锡次之。”(明·高濂《遵生八笺》)瓷铫、砂铫受到茶人的推崇。发源于明的潮汕工夫茶,爱茶人在实践中选中砂铫,这种用当地紫砂泥制作的砂锅具有去杂质又保持“水气”的妙处,当地人称它有“茶锅仔”,在文人称它为“玉书碨”。

近代翁辉东《潮州茶经》说:“沙泉清冽,故铫必砂制。枫溪名手所作,轻巧可喜。”砂铫一直以来都有潮安枫溪最为著名的说法,这与枫溪长美西畔苏厝园的名店“陶圣居”不无关系。“陶圣居”的前身系邱荣康于清道光19年(即1839年)开启的一个生产砂锅、茶碗等陶器的小作坊,因为物品下料足、用工精,陶器以精美耐用而出名热销。同治7年(即1868年),邱荣康病逝,其子邱茶福继承父业,为提高陶瓷的种类和品质,他潜心研学陶瓷材料配方及工艺制作方法,摆脱了其父的单一生产模式,开辟了一个多品种的茶具砂铫、日用碗碟、花瓶工艺品等的陶瓷器皿市场。邱茶福在光绪4年(即1878年)创办陶圣居并挂牌开张,当年门口刻有对联曰:“用上料选良方方可出精品,凭细工立良信信可至长久。”

还记得小时候在家有一次跟着祖父到日杂店买茶锅仔的情形:店上摆有好几款,祖父还是问店主有没有哪里生产的,店主变魔术般地在物堆里找出祖父要的那款。祖父提着锅把子,左看看右瞧瞧,旋旋盖子,最后放到店里特准备的一桶水里,没着,激着,看看有没有砂眼漏水,只见锅底干干的,这时祖父才放心地掏钱将砂锅仔买下来。当然,回到家里,还要先用文火煮一次水,这样的砂锅仔才更耐用。哟,这记忆还宛如昨日呢。

我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这砂铫就很少见了。红泥风炉薄锅仔是工夫茶煮水器具中的绝配了,爱茶人从中享受到“竹炉榄炭手自煎”的乐趣,更能品味到潮汕工夫茶的神韵。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潮汕工夫茶,味清泉堪瀹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