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正泰茶庄,历史见证 古风茶韵今犹在

福建是中国茶的发祥地,境内茶山,绵延不绝,莽莽苍苍,孕育出具有千年历史的闽南茶文化。

1914年以后,每年,都有大量茶叶,从两座茶山上被人采摘下来,装入茶箱、茶包,继而从上海装船,过黄海,渡东海,经渤海,飘流大半个中国,运抵塘沽,再运至天津。然后,这些茶叶经过加工,其中一部分又会经津浦铁路或南运河,运达沧州京杭大运河旁的一个茶叶销售地点。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行走运河沿岸,找寻城市记忆的第二站沧州正泰茶庄。

现状:合力重修风华现

据冯天增先生提供的史料,这座赫赫有名的茶庄,是天津大财主穆雪芹在津所开正兴德茶庄的分号。穆雪芹在福建买下两座茶山,雇数百人种植采摘,每年春天还要派50多人到福建监督采茶和炮制,然后经海路,万里迢迢,将新鲜茶叶运至北方。而这些茶叶,就成为了茶庄的稳定货源。

穆雪芹是回民,他的姐姐嫁给沧城富豪刘凤舞后人,每年他都来沧省亲,闲步运河时,看中了运河岸边这块风水宝地,于民国3年(1914年)在毗邻文庙的地方修建此楼,楼南北两座各两层,房共32间,地下室四间。

从此,一条河,一座楼,因为历史的偶然,紧紧连结在了一起。茶庄傍运河而建造,运河因茶庄而增色。运河见证了这座茶庄的百年兴衰,而茶庄则目睹了运河的百年变迁。想到此,我不禁急切地想走近这座茶庄,触摸它那跳动着的历史脉搏,读出它一砖一瓦上铭刻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日子,在运河区市场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杨励强的带领下,我走近了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茶庄。

在解放桥东,车向北驶入水月寺大街,二百米后右转,那座坐北朝南的青砖楼宇,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眼前的正泰茶庄已焕然一新。

据杨励强介绍,2009年市政府启动了文庙和相邻正泰茶庄的重修工作。残破的茶庄,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重焕光彩。

重修的茶庄依然保留着以前南北两座二层小楼的格局。前楼临街门脸上方有砖刻烧制并镏金的十个大字松萝、珠兰、红梅和正泰茶庄。据说是当时沧城知名书法家朱佩兰所书。二楼红漆窗户四扇,一楼红漆户三扇,门一扇。两楼间有一庭院,开一东向小门,院西厢建廊道,勾通两楼。

同行的文庙社区工作人员刘红梅告诉记者,因正泰茶庄距离文庙太近,又紧靠马路,影响到文庙修复的整体规划和交通,重修时做了小幅移动,但原来的可用建筑材料和构件并没有动,保持了原始风貌。

历史:门庭若市茶风盛

在工作人员吴桂清的引领下,我们进入茶庄。

南房一楼,进门是一大厅,厅西侧有木格单间四个,西侧为一敞亮厅堂,可容数百人。

面对空荡荡的大厅,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另一番火热景象:柜台上,红茶绿茶花茶、生茶分类摆放,高档的有茅尖、雀舌、铁叶大方、玉兰、龙井;中档的有素龙井、素大叶、雨花前、砖茶和各种花茶;低档的有各种茶叶末,还有自己简易炮制的本地茶棵子,还有代卖的各式铁制茶叶盒,琳琅满目。卖茶叶的精干小伙计,正满脸堆笑告诉来买茶叶的人,高档茶要现大洋十二元一斤,低档的三五角钱一包(约半两),随后迅速地收钱、称量、包裹,礼貌地点头送客

民国时期,人们爱喝茶。孙中山先生对茶叶更是推崇备至,认为茶是为今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这种喝茶之风,使得正泰茶庄开业后,门庭若市,年销售茶叶可达几十万斤。

然而,这些美好景象,现在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这座城市的斑斓记忆。

顺着木质楼梯,我们登上了二楼。据介绍,早期的茶庄有学徒、经理等30多名员工,经理是泊头人孙云青。当年,这些店员就在二楼住宿办公,其余房屋为仓库、伙房、锅炉房。

记者环视一周,发现重修后的二楼,设置了雅间,配备了电灯、空调,雅致而现代,不禁感慨,当年的穆老板绝不会想到,自己辛苦营建的茶楼,在历经战乱后,如今再次熠熠生辉;绝不会想到,自己辛苦营建的茶楼,如今成为旧时代茶叶发展史的活化石,重新为人瞩目。

未来:引领沧州茶文化

可以预见的繁盛,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沿着这座茶庄浮浮沉沉的命运轨迹,我们找到了沧海桑田的现实注脚。

七七事变,炮火连天,茶庄冒着枪林弹雨,略显萧条。沧州解放,春回大地,茶庄沐浴和平光辉,转为公私合营。1960年成为百货公司仓库,后又成为沧州市商业局下属副食品公司和糖烟酒公司批发部。1979年后又成为供销社下属的副食品公司,1982年2月1日,正泰茶庄历经岁月轮回后,又重挂老字号开门营业。

可以说,正泰茶庄既是旧商业历史的见证,又是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史的缩影。它的荣枯盛衰,与历史的呼吸那样一致。

观览即将结束时,我们来到了北楼一楼。重修后的厅堂,西侧是一个仿古舞台,台下是观众席。为了使茶庄成为高档的品茶、洽谈以及名石、古砖等历史文化艺术品的展示、欣赏、消费场所,重修的设计者们加强了茶庄的聚会功能。正泰茶庄应该会成为沧州茶文化的领跑者。

日后,这里许会是这样一种热烈场面:台上,或说书,或演戏,或相声,或大鼓;台下,喝彩声,嬉笑声,击节声,茶杯盖盖儿声,不绝于耳,一派兴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沧州正泰茶庄,历史见证 古风茶韵今犹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