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萧氏茶叶人文理念欲做大品牌

萧勇端着一杯绿茶,谈论他的茶经。

宜昌开发区有一大片仿古建筑,那是萧氏公司的总部。
在茶业界,萧氏是个新秀。也许知名度并不及国内一些大品牌,但它走的一条独特路,值得研究。
作为个人,萧勇的传奇并不稀奇
萧氏的老板叫萧勇,明白了,他是用他的姓作为企业的冠名。
萧勇的发迹并不稀奇,他跟国内甚至全世界很多商人一样,出身贫寒、学历不高、白手起家,靠一点一滴勤扒苦做积累第一桶金。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呀,他的产业这么大了!
萧勇1971年生,夷陵区(当时叫宜昌县)邓村乡高台头村人。1985年他14岁,跟很多山区孩子一样,辍学了。他辍学的原因在中国山区非常普遍:穷,而且哥哥上了大学。那时中国农村都这样,一个娃跳龙门,其余娃必须辍学,挣钱供那些大学生把大学念完。
邓村处于大巴山余脉,海拔220-2005米,日照时数1669小时,年均气温14℃,土壤深厚、疏松、呈微酸性,自古盛产茶叶。邓村绿茶那时就小有名气。
14岁的辍学娃去邓村国营茶厂当学徒。他不知道,他稚嫩的脚步一走进那家茶厂,他就再没离开茶叶这东西。那时茶厂用的是古老的制茶工艺。萧勇白天采茶,0.13元/斤;晚上制茶,忙到转钟3点,工钱5元。
他那时没有茶业概念,心里想的是那些钱读大学的哥哥够不够用。
一年后,这个15岁的制茶工被人挖了墙脚,被一家茶叶公司聘去当技术骨干。又两年,成为技术骨干的他离开邓村,当上一个村办茶厂厂长。但不久他辞职去当游走乡村的茶贩子了,挨门挨户收鲜叶,找人加工,去卖干叶。
做的茶好,同行就愿意进我的茶。这大概就是他原始的品牌意识吧。他决定开铺子。1992年宜昌果园一路冒出个12㎡的门面,挂有一个怯生生的牌子萧氏茶庄。就是那个小牌子,如今在茶界已风生水起。
作为商人,萧勇的意识先人一步
1990年代中期,萧勇去孝感的应城一口气开了8家萧氏茶庄。当时邓村大大小小的茶老板对外打的牌子都是邓村绿茶。他们不知道,生意红红火火时,一场行业危机悄悄来临。
1996年,邓村一茶叶公司向国家申请停止武汉某公司冠名邓村,不料国家商标评委会因此撤销了邓村商标,因为该商标垄断了邓村绿茶生产经营,对其他原先生产邓村绿茶的单位不公。
3.8万邓村茶农就此丢了沿用千年的 邓村名号,茶叶销行一落千丈,一度已百万富翁的萧勇一夜回到解放前,血本无归不说,还成了欠债的负翁。
其实那场官司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萧勇说,此前缺乏品牌保护意识,邓村绿茶的水货包装满天飞,遭遇市场淘汰是迟早的事。
品牌!品牌!这两个字是他揪心的痛,但他必须抓到它。1999年还清债务,萧勇重新开始,成立宜昌萧氏茶叶有限公司,注册了他第一个子品牌金香品雪。
恰好那时出现商超业态,包装精美的金香品雪出现在各超市的货架上,他第一次有了梦寐以求的定价权。
定价权可不能凭空,要有质量底气才行。所以2002年他又办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在宜昌首家引进滚筒式茶叶杀青机。与传统茶叶复甘机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更均匀,不管哪盒茶叶,质量都一样。稳定的质量是给人信誉最大的保证。萧氏茶叶开始了稳步良性,企业扩张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品牌,萧氏的胆略值得关注
宜昌人对宜昌茶叶在目前国内的地位,并不甘心。无论气候、土壤、海拔、日照,宜昌都是产茶的理想地。欧阳修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笫一州,说的就是宜昌。但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史上十大名茶比,宜昌茶的知名度还显稚嫩。
萧勇说,宜昌茶输在历史原因上,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不是皇帝赐名,就是被皇帝喝过夸过,所以名动天下。宜昌与历代帝都山重阻隔,不曾接近哪个皇帝。
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林作炎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宜昌高山原生态在阳光、云雾、雨露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宜昌茶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等特点。但因品牌不够,每年多达2/3的宜昌茶以散装原料被外地客商抢购,贴上名商标涨价3-5倍。这是宜昌茶的尴尬。林作炎说,宜昌茶要有大姓,打造大品牌已经时不我待。
宜昌人一直在努力。采花毛尖与多家茶企整合,邓村绿茶组成邓村绿茶集团,宜昌茶结束了资源无序状态。
但相比之下,萧氏似乎更大胆一些。它已不属于振兴品牌,而属于创造品牌了。
邓村绿茶,以地域命名;采花毛尖,按品类取命。萧氏却以人命名,这就摆脱了地域和茶类局限,突现了人文理念,人的作用(即技术、工艺)占主导,这对一个产业的兴盛和持久兴盛,至关重要。搞得好、推得广,任何地方的茶叶、任何品种的茶叶,说不定哪天,都有可能被兼并为萧氏。这个气魄大,需要从业者更进一步努力,也需要政府更大力度扶持。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宜昌,萧氏茶叶人文理念欲做大品牌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