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曼生壶

曼生壶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宜兴砂壶。曼生是陈鸿寿的别号,为西泠八家之一。历代文人中,与砂壶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可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位。

关于壶,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两句很玄乎,也很隽永。有诗味、有哲味,也有禅味、道味。
一把砂壶,壶面只有巴掌大小,壶底就更小。这块小小的园地,经过历代艺人的耕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瑰宝。
据《砂壶图考》载,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借壶喻人,形象逼真,语明意深,概括性弦。据说壶为白泥粗砂制,款署板桥道人,并有郑字阴文印。是否板桥亲笔刻?不能妄测。诗也未载于《郑板桥集》。不过,诗是好诗,有艺术感染力,在今天仍可以发人深省。
在砂壶上题刻,开始可能只是做点装饰、点缀,配些唐诗、宋词,也不在显著地位,一般在壶底,到清中叶以后。在壶身上开始多见。内容大多还是前人的诗词,诸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见惠逸公朱泥大壶铭。源出唐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会向瑶台月下逢,见乐寿堂制元江紫砂小壶铭,源出唐李白《清平乐》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枝上月三更,见惠逸公朱泥大壶铭,源出唐崔涂诗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山色有无中,见杨东山藏昌记朱泥小壶宁铭,源出唐王维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以上属于原诗照抄的,也有略加变化的,如:瓦瓶亲汲三泉水,沙帽笼头手自煎,见陈用卿紫砂壶铭,源据唐卢仝诗:紫门反关无俗客,沙帽笼头自煎吃变化而来。
还有出于古文的名句,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见陈用卿紫砂巨壶铭,载《砂壶图考》,源出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尝试,有些是紫砂艺人自己所为,有些出自与文人合作,也有相互转抄,逐步使实用与欣赏相结合。
大约从明代始,制壶刻铭,早已有之,但涓涓细流,影响不大。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由于两位文人的推波助澜,才使这一砂壶艺术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对后来文人参与紫砂陶艺,促进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二位就是陈鸿寿和瞿应绍。尤其陈鸿寿,文人制壶刻铭,他是特别著名的一位,曼生二字成了曼生壶的专用名字。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漫说曼生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