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赵凡国,为信阳毛尖茶正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会长王庆(左)、赵凡国(中)、中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食品监督一司司长陈传意(右)在2014年北京国际茶展摆擂现场。

10月20日讯:赵凡国出生在茶乡信阳商城县一个农民家庭,18岁就与茶结缘,痴迷茶叶种植、加工和研究20余年。他不但掌握了高端绿茶、野生茶的炒制、种植技术,而且他创制的几种茗茶获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新产品奖,研制的“苦丁茶”获信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他自费成立赵凡国茶叶研究所,发明信阳毛尖茶专用机,获得国家专利1项,自研成果6项。他注册了“黄柏山牌”茶叶商标,成立商城县黄柏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他说:“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浑汤、青气、味涩’茶叶一度被定为信阳毛尖的正宗产品,实际上严格来说它是次品。部分理论派的茶叶专家及茶商存在认识误区,误认为毛尖毛尖,没毛不算毛尖,汤浑是茶毛,味涩是味浓,青气是清香。这样的误区不但使消费者喝不到真正的好茶,并限制了传统信阳毛尖茶质量的恢复,阻碍了信阳毛尖茶质量的提升,茶农的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

“金奖茶王都不怕,公开斗茶会行家。”这副惹眼的对联出现在2014年北京国际茶展,其作者就是商城县黄柏山茶叶合作社总经理赵凡国。敢在全国展会公开摆擂斗茶,赵凡国一时成了茶叶界的“名人”。

近3年来,为了给信阳毛尖正名,赵凡国多次在信阳茶文化节及省会郑州公开摆擂斗茶,找省农大教授斗茶评定。凭着20多年的研究心得,他写了《解读信阳毛尖》七言口诀300余句,讲述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历史,教茶农及消费者识茶制茶的方法,请求茶商仁中取利、义里求财,对今后信阳毛尖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制茶、识茶等技术精华。

赵凡国说:“我公开摆擂斗茶就是让消费者和茶商当面识别好劣茶,茶是喝的不是看的。《解读信阳毛尖》其中几句是‘茶质来源十分算,二分品种三分山,五分炒工记心间;外形再美只三分,七分内质最重要;茶叶最终是饮料,香气滋味达不到,外形再美也不好;独牙可以属特级,千万不能是浑汤。带叶毛尖有营养,一叶二叶茶最棒。后期炒制若正确,香气滋味会更强。’”

公开摆擂斗茶一举成名后,赵凡国成了众矢之的,部分理论派专家诋毁他,一些茶商抨击他,以前的茶友疏远他,老婆埋怨他。赵凡国却说:“论茶叶,信阳不是我做的最大,论良心,我一定得为信阳毛尖茶正名说真话!我有过硬的制茶技术经验支撑,虽然得罪了少数人,但是团结了多数人,造福了消费者和茶农,值得!”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痴赵凡国,为信阳毛尖茶正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