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

  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茶诗为证

  无锡访茶,最最要紧的有三件事:竹炉煮茶、二泉水、品毫茶。其中的竹炉和二泉更是名声久远,茶客不可不睹其风采。有诗为证:

  《寒夜》杜耒(宋)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意:寒夜客来,拥炉品茗,自是人生一大快事,何况窗前月色里还有梅花点缀,情景倍佳于它日。“竹炉竹制的茶炉。

  《题陆子泉上祠堂》杨万里

  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

  饥寒只忍七十年,万岁千秋名不朽。

  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

  一瓣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

  麒麟画图冷似铁,凌烟冠剑消如雪。

  惠山成尘惠泉竭,陆子祠堂始应歇。

  《别 石 泉》李 绅

  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滤。茶得此水,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竹炉传说

  清代董诰的复竹炉煮茶图

  来无锡访茶不可不去的去处是位于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和竹炉山房。

  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明代惠山寺僧人普珍在惠山山麓植松种茶,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真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个烹泉煮茶的竹炉,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用松树煮二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名士纷纷为竹炉题诗作画吟唱,记为文坛雅事。明画家王绂就画有“竹炉煮茶图,明王问的“煮茶图和清代董诰的“复竹炉煮茶图亦绘制了竹炉煮茶之雅事。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