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气具足老六堡

有一次看到许玉莲老师写的茶文,提起品饮老六堡茶的时候,茶气可以通达身体经脉,品饮感受殊为独特,心中就惦记上了。后冒昧提出可否品饮到她说的这款茶,她爽朗地答应下来。不日,许老师寄来一份快递,一个普通的绿茶纸罐,拆开一看,却是我一直惦记的、珍贵的老六堡遇到这样的茶,就一定要选择在最安静的时间来品饮。
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六堡茶的传统工艺中,散茶系摘取一芽二三叶的春茶。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成。一般而言,六堡茶的色泽黑褐光润,开汤则红浓,香气醇陈,最独特的则是,这种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这样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出现这种香味主要原因在于工艺茶叶在烘焙时是以松柴明火烘焙的,一般分毛火和足火两道。不像普洱茶,是以太阳晒出来的。在民间,人们常把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当年也曾远销到马来西亚等地。广西梧州,新的六堡或十多年的茶还属多见,然而老茶却比较稀少了。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茶,除了汤色还像原来之外,工艺往往不如之前那般细致。
今年夏天多雨,室外风雨飘摇,念远方旧友故交,于人世不胜唏嘘,就想到这老六堡茶,不如静饮,一室足以遮蔽风雨。
点一炉天木粉,虽不如沉香幽细,却也神清气爽,清凉可人。雨天静室,以陶炉铁壶,听煮水声响,和着细细的雨声。最宜一壶温暖的老壶。捧看干茶。猜得出原是紧压盛装在竹篓内的老六堡,其外形带有白霜,白霜之余还可见金黄细圆的针点般的金花,条索小而紧结,带梗,整体已呈黑褐之色,感觉已有三四十年的时光累积。嗅之则带天然的木叶清香,余下则是淡淡的清凉的槟榔香,无其它异杂味,铁壶煮的水,有足够的水温,可以发挥茶性。冲泡则用紫砂小壶,壶上铭刻:“泡壶清净点心香。舍不得多用茶,只入6克左右。
水沸,烫壶约2分钟,静拔老茶入壶。
注水,期待着茶汤有最美的表现。第一道茶,出汤较快。却见汤色褐红而油润,舍不得倒弃。轻抿入口,滋味醇滑而清爽,汤水细化,明显的槟榔味。
一道茶的品饮,正如人生一路的行程,最初时相见,往往已经注定美好或遗憾。
继续二道开饮。静夜只是看着老茶与沸水的交融,便容易心生欢喜,想是这样的历程,也不会再有第二次。铁壶煮的水,让水温保持得更好一些,水路更加细腻。这一道的茶汤,已经温润有加,入口能化,叹不多有。此茶又略带清凉气息,更与这种天气相应了。
入口的滋味告诉我,这是足够洁净的茶。趁壶中水温最高,再行冲泡。
三道,汤色不变,仍然粟红而透,茶汤可见金边。遇老茶,非易事,能游离于人世之外,细细品鉴,更是缘份。每一口细细体会,只觉珍惜难得。此茶温润已化,入口如瓜果般的滋味,就是人们常说的槟榔味了。口腔清凉,没有陈旧或燥热的气息,正如历经岁月流逝无限经历后,却还正直从容的生命。身子一下子暖了起来,三杯入喉,孤闷已破,枯肠已易,只觉轻汗微微。
四道,汤色不减,一下入口,甜润可人,略微的冰凉果香,身体越觉热暖。无有杂扰,亦显特别放松,在雨天的室内,竟至于微汗湿了衣裳。
五道,汤色橙红清润,于世事皆忘,只余茶味。
六道,茶汤清甜,依旧是温润的香,更张扬木味。
七道,汤色红橙,挂杯厚甜,清甜感至始贯穿,额头丝丝热汗,身体毛孔张开。茶缘不可思议。
八道,煮水注水亦未停歇,紫砂壶始终保持高温,以最好保持老茶的状态。冲注时在壶内还会溅起淡淡的小水花。至这一道,汤色略减,茶汤更多出现木头清香。奇的是。品饮之际。丹田亦有收缩之感。身体通畅。此茶若与普洱相较,因非古树之茶,内蕴要少一些,却表现得异常清凉。细汗亦发于体表。令人精神百倍。
九道,仍可用透、红、润来形容茶汤,轻嗅入鼻,木头香之余还有一些枣香,这时的茶汤仍觉甜醇。
十道,依旧清润甜厚,身体通畅。因为投茶量少,品饮还不足以体现茶的最好状态,但与茶的会遇,或许珍惜之情胜过茶味。十道之后,决定再冲饮两道。
十一道,橙黄甜润的茶汤,每饮一口必有汗水,身体的别样感受,正是老茶迷人的地方。
十二道,依然甘醇爽口,叶底褐中带黄,柔软厚实,充满活性。直至最终,老六堡保持着最美的生命状态。
此时可以停止冲饮。茶汤让人喜乐,与它的相遇,也是与它的相知。只是想,这些茶喝过之后,又会让人常常感念了。
在很短暂的时间内,与茶相会,在一瞬间,体味着三十多年的光阴伏藏。茶的缘份,有时候会跨越很长的时间与空间,似是充满感激的幻梦。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气具足老六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