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茶之叹,妙不可言

叹茶之叹

喝茶,广东人用叹茶一词,总觉得有趣。因为叹在古代的用法与叹茶有距离,例如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叹的行为或动作相当明确而具体;而叹茶之叹则不然,在若有若无之间,感情也不太强烈。又如陆游《岁暮》: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则叹又有较多哀怨的情绪;而叹茶毫无哀怨之意。因此,我认为叹茶一词终究还表达了此一情景的主要气氛,作为近似值而暂时使用,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休闲性质的喝茶,由于各人气质、秉性、文化素养的不同,茶的品种各异,茶具、用水、环境的不同,很可能各有其形式,乃至动作的差异,喝茶者必须通过视觉、嗅觉、味觉三方面享受了茶的色、香、味,或者由此产生了某些回忆或联想,而茶的色、香、味又不是刚冲泡就能呈现的,有的甚至到第三四次冲泡时才逐渐显露,过程就很徐缓了。

当然喝茶者的享受并不局限于视觉、嗅觉、味觉。有的人一定要亲自操作,这不仅仅保质保量而已,同时在接触茶具时,对哥窑、钧窑之类名窑生产的茶壶、茶杯欣赏一番,对竹炉、茶灶等器物把玩一番,也有无穷乐趣。现代人使用现代名家制作的茶壶,或名家传人的作品,还是较多的,使用这一类艺术珍品时也有其乐趣。

叹茶之叹,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戏曲的唱有时属于对话,对方会有反应,用唱或白口答复。有的唱则是内心的秘密,唱了半天,其规定情景则是对方并没有听见。而叹茶的叹虽叹者并未有意保守其中含孕的内容,听者则仍无法窥测其中特有的意味。

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有意到笔不到之说,中国文学艺术从来就有侧重写意的流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风格的作品笔与笔之间存在着比虚线更虚的空白,虽是空白,仍旧令人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叹茶的叹虽然已有声音,不是空白,但声音仍旧微弱,对品茶有同好的人决不会因为其声音微弱而毫无察觉。

这也有点像有的人把感悟用语言表达了出来,但更多的人则没有,而是用叹的方式表达的。饮茶,有的人认为是赏心乐事,犯不着搜索枯肠去思考用语了,有的人也许觉得感觉之美、感悟之深非言语所能形容,也就是到了妙不可言的程度,所以就叹了。

卢仝、陆羽是茶艺的创始人,他们的著述当然是我们必读之书,但也不能过于机械地去理解,例如喝茶喝到第七碗,便有两腋生风的感觉之类,不过是比较夸张的形容吧了。茶、水、茶具、环境都会有所不同,人的感悟也有所不同。

而且,同一位品茶者今天的叹与昨天的叹是否内涵一致也难以回答。因为昨天品茶后所产生的愉快无法予以冻结储存。但应该多少有一点积累,今天品茶后叹的内涵应该比昨天丰富些,或者品茶之后进入叹的过程更驾轻就熟一些。

唐人钱起《与赵莒茶》七绝中有尘心洗尽兴难尽句,茶既然能达到或接近尘心洗尽的地步,此时此刻思想上的一切障阻必然极度淡化、弱化或消失了。思路一畅通,愉悦之至,于是自然而然发出叹声,如果你是皈依禅的,一定会由此大彻大悟,儒生或道教徒也是如此。当然叹是一种信号,极可能叹得无痕迹可寻,甚至叹得意到声不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叹茶之叹,妙不可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