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走来,漫谈中华茶馆文化

茶馆,是通行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叫法,古代称为茶坊、茶肆、茶寮、茶店、茶社、茶园、茶铺、茶室、茶楼等。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成为娱乐休闲的地方,到明代品茶的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道出跑,茶馆渐渐繁荣起来。到清末后茶馆也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开始衰落。90年代后茶馆也开始复苏,并发展迅速。

茶馆和勾栏瓦肆一样,是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而自然兴盛起来的。伴随着历史的进步,茶馆也不断地发展、演变,衍生出各有胜境的地方茶馆画卷。

茶馆的产生与兴盛要以饮茶的普及、风行为前提。关于饮茶起源的确切时间,众说风云。如神农说商周说秦汉说三国说等等不一。姑且不论正确与否,就茶的山清水秀之灵气,就为茶披上了一层绮丽的缎衣,满足了人心所求,使心仪于茶的人们更添喜爱之意。

种种因缘,饮茶逐渐风行于上层社会与普通民众中,久而久之,便应运而生了专门为人煮茶、供人解渴、品饮的服务人员和场所。

唐代的茶风

茶馆成形于唐代。是建立在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的基础之上的。盛唐时寺院僧的饮茶习俗对民间饮茶产生重大影响。。它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是构成中华民族思想中的一家。上至封建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从思想、文化至生活习俗无不沾染着禅的气息。

饮茶是禅门修行的一项内容,是禅事活动的一部分,是禅宗精神传达的最佳媒介,并最终凝结为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禅思与文人的通融,开始产生辉映世界、滋养千古的茶文化;禅、茶与民间的结合,融生出形形色色、独秀天下的饮茶习俗。

茶肆于唐代之后,开始迈步走向如旭日东升、上弦月满的宋代盛象。

宋代日升月恒的茶馆

茶叶产量的剧增、质量的提高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渐趋重要,带来了北宋茶馆业的兴盛。此外,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即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也是推动其兴盛局面出现的有利因素。

商业、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促使商人阶层愈来愈庞大。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直接刺激着饮食、娱乐、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在迎合人们吃、住、享乐、休闲、交流的需求中,宋代茶馆从设施装饰、经营方式、服务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日趋完善。随着种种的因素,宋代的都域,茶肆茗坊林立密布,遍及大街小巷。

宋代茶馆还在经营上增添了许多娱乐措施,像插四时花、挂名人画、雇用乐妓歌女、唱艺人说书除此之外,茶点也开始供应而起。

茶馆提供的服务日趋多样化,分工也越来越细,逐渐形成了各种专营的繁多种类。茶馆迎来日升月恒的时期。

明清茶馆鼎盛时期

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馆渐趋成熟,其数量剧增,分布广泛,可见于寻常巷陌;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可心于各色人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承平局面下,清代茶馆上承晚明,以后的兴盛发展中又呈现出集前代之大成的景观,茶馆的数量、种类、功能皆蔚为大观,完全融入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从酒楼的发展来看,茶馆的起步晚了酒楼千年,奋起直追至明清,才终于得分半壁江山。

晚清之时,中国历史进入近代,茶馆这一小社会,无可避免地也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

中国茶馆伴随着中国历史走过了最为辉煌的时期,在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之时,茶馆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折射了中国历史时期的屈辱凋敝、风雨抗争,还有其中的芸芸众生。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从历史中走来,漫谈中华茶馆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