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茶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源自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哲学家海德格尔借这句诗来阐释存在主义,并将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的诗意已经超越了诗本身,成为一个哲学时代的化身。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增强,中华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关于中国式哲学时代即将来临的论断,从未停歇。新的中国哲学时代,不能无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必须吸纳它的成就。

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在越来越多地被寄予厚望。茶,承载着更多的文化符号,有世俗礼仪,有文艺具象,还有哲学思辨。我们提出茶意地栖居,就是希望从哲学的高度来诠释茶和茶文化,不仅为茶文化增添活力,也希望能在更广的范围上增添哲学的丰度,成为中华文化被重新认知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不缺典故与典籍,足以担此重任。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便是茶的古称。历代很多有名的古医书,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都有关于茶的记载,其中提到茶能明目、益思、久食令人有力锐志和轻身换骨等。例如,《本草纲目》就记有,茶为百病之药。

我们很难为茶下一个毫无争议的定义,正如我们很难为诗下一个绝不偏颇的定义。如果诗意意味着内心深处一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的生活态度,那么茶意就不仅表达了个体内心深处的体验,还叠加了对自然和人伦的深度思考。茶意中有诗意,也有理性。如果理性是对世俗生活和自然规律的理解,那么茶意则不仅包含了对当下生活的理解,还包括了历史与未来、存在与价值,有形而上的哲学蕴含。

《道德经》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有万物皆道,万物通道。显然,茶也通道,茶意也道!《道德经》中又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对自然之道推崇有加。茶来自于自然,亲近于自然,茶通自然之道。茶与自然,茶道与道,通过自然融为一体。茶道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即体现于此。

我们今天提出茶意地栖居,并不在于要引领什么、主导什么,只是想表达茶人群体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提出一个观点供大家协商和参考,让大家更好地栖居。

在泱泱大国的文化中心,品茶氛围浓厚,学者、雅士云集,茶文化丰富多彩。在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传播、发扬中国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粹,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人 茶意地栖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