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文化兴县 助农创富

白茶生态园区

9月13日,浙江安吉溪龙乡万亩白茶园一片苍翠。
园内的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全国文物局长不久前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见证中国东部第一个生态博物馆的落成。单霁翔高度赞扬安吉一个中心馆、十二个专题馆、多个展示点的建设生态博物馆模式,认为安吉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范例,值得推广。
一馆一韵,一村一品 文化挖掘保护成体系成网络
2008年,安吉县一项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启动。全县所有的村都被纳入规划,根据每个村的特点制定的一村一品规划随之出台。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股城市化妆运动风相伴而生,不少历史文化村镇盲目复制城市文化景观,将城市规划移植到历史文化村镇中,导致乡村文化景观规则化和庸俗化,原本亲切怡人的院落空间、街巷空间、园林空间、山水空间、文化空间失落了,钢筋混凝土立面和铁皮屋顶构成的村落民居正在改变着我国乡村的面貌,
城市化不是把乡村简单变成城市,更不是消灭乡村。因此,专家呼吁:要保护村落的居住环境,保护社区的文化记忆,保持族群的发展基础和动力,保护人类及其环境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自然与文化、静态与动态、物质与非物质、历史与当代的整体保护。
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安吉的生态环境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也不能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旧有乡风民俗正在消亡,农村丰富的民间工艺随着一些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消失。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
如何留住乡村的历史、收藏安吉的记忆?如何不让一个个小型博物馆消失?安吉人民开始抢救、挖掘和保护文化。
8月,骄阳照在鄣吴镇上吴村300米长的文化墙上,白晃晃的墙壁上展示着40多首山歌、小调和童谣。近年来,我挖掘整理并记录下来的山歌小调有200多首,把它们写在文化墙上,是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村里的草根文人王季平老人对记者说。
上吴是有名的工匠村,然而这些工匠早已业务荒疏,王季平在《行将远去的百艺》一文中浩叹百艺不兴。为挽救濒临湮灭的民间手工艺,经王季平提议,上吴村建起了百艺馆。记者在百艺馆中看到,里面陈列着木匠、石匠、铜匠、铁匠等使用的各种手工工具。
走进上墅乡龙王村传统手工造纸展示馆,手工造纸作坊体验区内一片热闹,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正在体验手工造纸的乐趣砍竹、削竹、断料、蒸料、翻摊、春料、操纸、榨纸、晒纸,整个工艺流程均可参与。
安吉有150座古桥,杭垓镇吴村建起了桥文化展示馆,不仅有文字图片、桥的微缩模型,还将每座桥的历史、建造方法、选用材料以及中国古代桥梁建造的历史一一呈现。
孝丰镇大河村有100多年的皮影戏历史,村里建起了皮影戏文化展示馆,皮影戏第五代传人66岁的农民项玉山还将皮影戏表演重新搬上舞台。
一馆一韵,一村一品。据县文广新局局长彭忠心介绍,安吉取自《诗经》中的诗句安且吉兮,已有1800多年历史。安吉非常重视乡土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先后出台《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安吉古民居保护工作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通过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对乡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并将中国生态博物馆地域文化展示馆(区)列入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使地域文化展示馆(区)成为中小学生追寻历史文脉、品读文化内涵的教育实践场所。从2008年至今,通过以奖代补、镇村共建、部门支持、群众义务投入等方法,共建设36个民间文化艺术展示馆,其中许多百姓都义务投入到馆舍建设和无偿捐赠馆藏展品的队伍之中,初步建立起广大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体系。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一个,省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29个,县级非遗项目145个。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安吉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现场会上说,安吉各类生态博物馆以及民间艺术展现出乡村类、山水类、民俗类、产业类、宗教类、遗址类和军事类文化景观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展示点在全县星罗棋布,是展示农村社区文化魅力的窗口,丰富了我国博物馆建设模式,其影响和示范意义深远,值得各地借鉴。

安吉竹博园景区

博物馆,电视剧 用文化树立大品牌
一个深山里的农妇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昆铜乡农妇鲍胜英的变化让人感到文化的无穷魅力。
竹叶龙是安吉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整条龙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演出时有龙入阵、龙戏珠、龙缠竹、龙翻身等12个造型,整条龙可分可合,制作工艺精湛,表演场景壮观,极富艺术感染力。
为弘扬龙舞艺术,上舍村建起了龙舞文化博物馆,组建了竹叶龙表演艺术团。2009年7月9日,竹叶龙表演艺术团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农民艺术团应邀参加第三十七届法国和平艺术节,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表演。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卡尔从家乡得知百叶龙的信息后慕名赶到昆铜,从此迷上了这门艺术。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外国人在此学习表演,其中17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成了常客,接待外国客人的鲍胜英因此自学了英语,现在英语会话已无障碍。
陪同采访的昆铜乡党委书记陈志文幽默地说:这个小山村节假日就变成了联合国!
孝丰是孝子之乡,相传二十四孝里孟宗哭竹冬出笋、郭巨埋儿始变金的典故就源于此。为弘扬孝文化,孝丰镇建起了孝文化博物馆、孝子公园,成立了孝子灯表演艺术团,今年又谱写了《孝之歌》。
90多岁的陈守彬是溪龙乡溪龙村农民,自2009年被认定为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人,特别是白茶手工炒制技艺于2010年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后,他不仅享受津贴补助,还像明星般地参加白茶文化展示馆的活动,客人找他,来体验生活的作家找他,7月5日在溪龙茶园开机拍摄的电视剧《如意》导演找他,全国各地的茶商也找他。
记者在溪龙乡白茶生态博物馆采访时遇到《如意》制片人虞怡,这位年轻的影视人说起文广新局和乡领导对文化的重视,赞叹不已。《如意》剧情是两个茶叶世家的恩怨情仇,与茶乡溪龙吻合,因此这个拍摄点将永久保留。为合建拍摄基地,溪龙乡政府把准备建办公楼的600多万元全投进来了。
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白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人,白茶手工炒制技艺变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一个白茶文化展示馆变成了一个景点,通过白茶文化展示馆又吸引作家写了一个剧本,一个剧本现在又拍摄成一部电视剧,随着电视剧的播放又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溪龙,白茶文化广为传播并树立起更响的品牌,带给茶农的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乡党委书记沈卫江如绕口令一样的介绍让我们联想到鸡生蛋、蛋生鸡的裂变效应。

信息资料中心展厅

题图为浙江安吉中国生态博物馆竹文化陈列馆。

白天握锄,夜晚舞墨 农民吃上文化饭
忙碌了10多天,良朋镇迂迢村的张凌完成了上百把工艺扇的扇面画绘制。虽然一脸疲惫,他心里还是乐开了花:照这样下去,今年可要忙坏了。
艺术大师吴昌硕17岁因战乱曾到迂迢村石仓坞避难,吴昌硕便是石仓坞倒读的谐音。当地村民在此立有重生洞、洗笔潭、昌硕磨炼园等碑石,以表对大师的景仰。
受大师遗风熏陶,现在村民几乎人人学书画。他们白天握锄,夜晚舞墨,一个1600多人的山村,出了210多位农民书画家,他们的书画还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村民陈宏贵与妻子杨秀芳在杭州自费进修美术时相识,书画为媒结为夫妻。陈宏贵擅长人物工笔画,杨秀芳则侧重于油画和水粉画,夫妻俩较起劲来:比比谁的画最好销,谁的画卖得贵。
这边夫妻比高低,那边兄弟打擂台。张少儒与张凌是亲兄弟,哥哥张少儒掌握了国画创作技巧,两年前在上海开了书画店。弟弟张凌去年专门到中国美院进修一年,现与人在杭州筹备开画廊,决心在画技上、经营上赛过哥哥。
山川乡马家弄村威风锣鼓艺术团不仅在安吉甚至在浙江江苏安徽三地都名气不小,每逢节庆,该团总在必请之列。谈及出场费,总指挥吴芬菲说:去年到江苏海安表演半小时是3.8万元,本县表演一次最低也得1万元。4月12日,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慕名进村指名要看威风锣鼓表演,当109名农民身着金黄色服装头扎红巾,用40匹马锣、40面大叉和29面大鼓同击演出时,约翰霍金斯被威风激烈的鼓点和气势磅礴的场面所震惊,不解地问:你们真的是农民演员吗?创意大师决定:这是一个激发灵感的好地方,我要把工作室建在这里!
谭燕娇是章村镇郎村一个畲家妹,去年村里成立畲族文化表演艺术团后,她带着在外打工的七个畲妹回村,由于地处黄浦江源头龙王山景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她所在的艺术团生意兴隆。我每月领1200元工资,奖金一般有5000元左右。她说。
在安吉,农民卖文化让人叹为观止,溪龙乡新丰村农民李成意于2005年独资创办的竹文化艺术团,聘请22名专职农民演员,每年演出280多场,是第一个吃文化饭的农民。截至目前,全县农民竹文化艺术团已发展到53个。如今走进安吉农村,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看到农民演员或在排练,或在舞台上演出,文化真的让农民笑了、乐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安吉,文化兴县 助农创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