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解禅 清心淡雅 茶禅味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情,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口舌而是用心神去品味的。喝茶的要义是身无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在白瓷瓯甚洁,竹炉火初红的精心烹泡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幽清的氛围,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可以说,品茶就是在随缘任化、反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清爽、一份平静。品茶,品的是自然,这种心无尘染的境界十分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这是禅学的境界,也是品茶的意境。自唐代法海禅师始有茶禅一味之语,喝茶也就成了佛门解禅的一种形式。喝茶喝出滋味来,不仅是感官得到的物质性的味,更是一种精神体验,人们称之为禅味。禅宗更是将茶美好的特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日常饮茶养生、提神,作为精进坐禅修道的良方,到最後将心与茶完全相融相会,将茶汇入禅宗修证体系,以禅来展现茶的极致,展现最圆满的生命境界。
吃茶去
赵州吃茶去的公案
有二位水僧参访赵州,请教佛道。赵州禅师问他们,你们以前曾来过吗?一僧答,不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另一僧答,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立在一旁的院主满腹狐疑地问道,怎么来过的跟没来过的都要去吃茶呢?赵州禅师叫院主的名字,院主随即应诺,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个禅林称为赵州茶的公案,千载以来,让无数禅人彻底开悟。
一句吃茶去,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所谓的禅心,就是平常心,千言万语,不外乎吃茶去,这一句吃茶去,也就是从日常的吃茶吃饭中,寻求自觉。所以不管是已经来过的、不曾来过的,或是发问的,都该自己从吃茶中找答案。吃茶去,是平等心,现现成成,一切圆满。超越一切悟与未悟等差别相,大家欢欢喜喜,自自在在,喝一杯好茶。
禅宗有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南泉普愿也曾就赵州所问的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嚥中;道,亦在生活中。道,无所不在茶道是禅生活化的表现,也就是茶、道合一,以茶人道,从生活中去体会禅;以道道人茶,将禅落实在生活中。
近世佛界名人赵朴初为了这桩禅门公案,特待别题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干偈,不如吃茶茶去。这首诗脍炙人口,也从另一种角度阐释了吃茶去的公案。
梦幻泡影
在佛经中,经常以各种譬喻来比喻万事万物无常变化,自性为空,无法执著。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中将宇宙万象以梦、幻、泡、影、晨露、闪电来譬喻其无常。
以梦譬喻,以梦中事实无所有,在梦中却很真实;以幻譬喻,是指像魔法师能做种种幻术变化,声色明白可见,宛若真实。泡是指水泡,转眼即逝; 影是指像影子一样,有光的时候才会显现,是因缘聚合所成,不可捉摸;露是指朝露,存在短暂,太阳出来就消失了;电是指闪电的电光,刹那即消逝。
而《维摩诘经》则是以梦、幻、泡、影等十个譬喻,采比喻人身的空幻无常,是智者所不应执著。
南唐诸主喜欢参访清凉寺,经常避暑其中,他们不只景仰法眼文益禅师的道风,也常亲近参谒。有一日,文益与南唐元宗李璟论道之后,共同观赏牡丹花,李璟请禅师作偈。文益就赋了一首诗: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花。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毳是鸟兽的细毛,在古代只有贵族穿得起这样的锦衣。身着豪裘,对着牡丹芳丛吟诗,看来是繁华的六朝金粉了。但是法眼文益禅在此不只点出了生命不同的旨趣,也为李璟指出华丽之后的空幻无常。时光如矢,发从今日开始白了,而花却跟去年一样红。艳冶的浓情,随如朝露而逝,馥郁的馨香也逐晚风而飘空,善知者彻见了法界中,无常的实相,何须再等待宛如生命的花艳零落之后,才知道一切皆空呢?李璟顿悟了这个意旨,但事实又能如何?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也只能空唱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了,原来一切还是如梦,何时能醒呢?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喝茶解禅 清心淡雅 茶禅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