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习俗和制茶史的演变

茶,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常的饮料。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尤物,但早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和利用它,最初茶叶并不是饮品而是被作为药,之后是如何成为茶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我国制茶饮茶的演变。最初茶叶并是被作为药用的、以后又做成茶菜、茶粥当作食物。把茶叶当作饮品,大约始于秦汉时期。
茶叶在中国的第一次普及推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风流的年代,人们多好酒,把酒当作饮料喝。那时普遍饮用的六清,其实都是酒制品。
我国制茶饮茶的演变
唐代是中国普及推广饮茶的高潮时期,此期间茶叶产区扩大,产量激增。茶之有税,便始于唐。宋代茶叶仍制作成团饼,只是品饮时改唐代煮茶法为点茶法,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朝廷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明代的饮茶被誉为开千古茗饮之宗。茶叶不再经蒸、捣、拍、压,制成团饼,也不再烦琐地炙、碾、罗筛,将末茶煮或冲点成茶汤。明代的全叶散茶,加工省略,又保持茶叶的自然本色。而随之出现的撮泡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这为中国人饮茶又一次大普及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物质条件。饮茶更广泛地融进了中国的日常生活。
明代被誉为开千古茗饮之宗。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散茶饮用的流行,推动了制茶技术的进步,炒青法较蒸青法更有利于激发茶的真香真味和保持茶的自然本色,因此以涤盏、投茶、注汤、品茶为形式的散茶撮泡法应运而生,奠定了此后600多年来中国人的饮茶方式。散茶撮泡法虽比煎茶、点茶要简化快捷,但要泡好一杯茶还是讲究技艺的。特别是清代以后,绿茶加工已具备条、扁、圆、片、尖五种形态,茶叶由单一的绿茶进入了白茶、青茶、黄茶、红茶和黑茶等多茶类时代,进一步丰富了茶叶的泡饮技法,色、香、味、形成为追求茶叶撮泡技艺的最高境界。
在茶叶制作与饮用的两千多年间,经历了晒青做饼、混煮羹饮,蒸青制饼、煮茶清饮,饼散并用、冲点汤饮,炒青散茶、撮泡清饮等四个主要演变阶段。茶叶制作工艺与品饮方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传承积累了制茶与饮茶技能,促进了茶叶物质文化的发展。
茶馆茶坊虽始于唐宋,但在全国城乡的兴盛还在明清,并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茶馆文化。明清两代还是茶叶加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散茶起初只绿茶一类,而后才有黄茶、黑茶、花茶,而红茶,乌龙茶则晚至清代才有。
关于我国制茶饮茶的演变,就是以上介绍这样。我国是现在世界上茶叶的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国家,除了有不发酵的绿茶、轻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普洱茶和再加工的花茶外,还有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的袋泡茶、超细末茶和多种瓶装、罐装的茶饮料。茶菜和茶食品更是品目丰富,美不胜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中国饮茶习俗和制茶史的演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