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借力规模与速度 打造中国第产茶地级市

湄潭茶海

2007年,遵义市出台《加快实施百万亩茶业工程的意见》。到今天,经过6年的不断发展,茶产业作为遵义市支柱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

目前,遵义市茶园面积从31万亩增加到126万亩,这在全国来看,也是一个惊人的速度。遵义已有茶叶企业634家,年加工能力5。54万吨,其中规模型加工企业14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县级龙头企业28家。湄潭翠芽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黔茶第一个驰名商标。凤冈锌硒茶、“遵义红”、正安白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地域公共品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基地的扩大、企业的增加、品牌的打响,最终汇集起来,成为推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助推器。目前,全市投产茶园约60万亩,产值30亿元左右,每亩丰产茶园为茶农增收3000元以上。这就是遵义产业发展的惊人规模和速度。

如何利用目前所具有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做大做强遵义茶产业,实现中国第一产茶地级市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西部开发报·茶周刊》记者专访了遵义市长王秉清。

《茶周刊》:遵义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成为全省争先学习的榜样,同时,遵义在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遵义打造成中国的第一产茶地级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您看来,目前茶产业发展具备了哪些条件和优势?

王秉清: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茶叶消费国有170个,饮茶人口超过30亿,茶叶消费全球化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其前景和发展将更加广阔。目前,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省份的茶园面积正在逐步萎缩,“东茶西移”已成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大背景和国内茶叶生产环境为遵义的茶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自身条件来看,遵义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茶叶产区土层深厚,PH值在4。55。5之间,土壤中富含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种植的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具有生产优质茶叶的良好基础,是贵州省发展生态茶的最佳地区之一。也是全国茶树的原产地和古老的茶最适宜区。

同时,遵义茶产业基础深厚,从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到今天的126万亩茶园,遵义在发展茶产业上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老百姓种茶得了富裕,茶叶已经成为农田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茶周刊》:遵义要实现中国第一产茶地级市的目标,将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王秉清:贵州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上总结了五条经验,即:一是必须坚持围绕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二是必须坚持强化基地,做大规模。三是必须坚持农民主体,走专业化道路。四是必须坚持企业带动,开拓市场。五是必须坚持以县为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对遵义茶产业的发展非常有用。具体到遵义的茶产业发展,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第一是优化茶产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和布局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实现我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务必先行。首先要在巩固提升现有茶园的基础上,对茶叶种植区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优化茶叶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茶产业与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协调发展。其次要突出特色、抓住重点,把特色产业带做特,把精品板块做强,把优势区域做大。要全力打造以湄潭为主的名优茶产业带,以凤冈为主的锌硒茶产业带,以正安为主的高山云雾茶产业带,以道真、务川为主的仡山硒锶茶产业带,以余庆为主的名优绿茶和苦丁茶产业带。同时,要发挥优势,深入研发、利用和保护大树茶等特色资源。第三是要夯实发展基础。茶园建设的基础是什么?是培育茶叶苗木产业。为解决我市自身茶产业发展需求,必须立足自给为主,外部调剂为辅的苗木发展原则,在育苗技术比较成熟的湄潭、凤冈等地规划建设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茶苗产业。

第二是加强茶园基地建设。没有规模,没有速度,不可能有遵义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做大茶园规模作为首要任务。过去我们在培育农业产业上出现不少栽桑挖桑、栽果挖果的沉重教训,主要是因为市场调研不够,效益可行性分析不充分,重生产、轻加工、轻营销造成的。今后茶园基地建设必须要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优化结构的原则,坚持走“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品牌化、质量管理全程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路子。突出重点产区、重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推进原料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为着力点,建设生态、高效、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其中湄潭县60万亩(包括茶果园20万亩),凤冈县50万亩(包括茶果园10万亩),正安县40万亩(包括茶果园4万亩),道真县30万亩,务川县30万亩,余庆县20万亩,遵义县20万亩,绥阳县10万亩。在加大茶叶基地培育的同时,全力支持茶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做好茶区猪沼茶、茶下养鸡、苗木种植,促进劳动力综合运用和产业互动,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做大基地做强茶产业,把遵义建设成为以名优绿茶为主的生产、加工、原料生产重要基地及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茶制品重要生产基地。

第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兴,则产业旺。做大做强遵义茶产业,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竞争促发展,大力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投资兴办、整体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遵义茶产业,开展茶园基地、加工企业、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向茶产业聚集,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既要大力引进外来投资,又要加大现有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微小企业,促进园区聚集和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外来优强企业与本土茶叶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后我们的重点是择优扶持一批创新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集中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通过贷款贴息方式对企业基地建设、品牌创建、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扶持,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要大力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私营企业或个体生产、加工、营销专业大户创办茶叶加工企业,或以资本、技术参股,联合其他经济实体,组建茶叶加工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以及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要从资金、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特别是要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有影响力的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茶周刊》:政府在遵义茶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将以何种方式助推茶产业的发展?

王秉清: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首先,坚持加强领导,强势推进。为全面推进我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同时,成立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主要产茶县的党委、政府要把茶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统筹指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思路扎实推进。市农委要切实担负牵头、统筹、协调的职责。财政、工能委、国土、交通、科技、林业、扶贫、招商、旅游、统计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支持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工作,全力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

其次,坚持加大投入,扶优扶强。各主要产茶县要紧紧围绕市下达的任务目标,认真算好投入帐。比如茶园基地投入从何处来?建加工企业的投入何处来?等等这些,都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据,需要各地认真研究、认真测算。在茶园建设初期,财政投入引导是必要的,但都不能也不可能全部靠财政投入。就市级层面而言,2012年,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茶产业;从2013年起,市级财政在2012年投入基础上逐年增加对茶产业资金的专项投入;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茶事活动。各地要在加大招商引资、多元化投入的同时,依托财政项目资金,切实加大对茶叶良种繁育体系、新垦茶园标准化管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茶叶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技术培训和茶叶产业相关教学、科研、示范推广的投入。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整合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及扶贫等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最后,坚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今年已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离我们既定目标的完成只有三年时间。三年时间要达到以前10多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茶叶基地规模、加工企业,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力度是超常规的,工作措施也是超常规的。否则,一切的规划蓝图都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市农委、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要帮助、指导各主要产茶县做好茶产业发展规划,安排好工作进度,并把指标细化到乡镇、村组、农户和地块。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半年要开展一次督促检查工作,并将督查情况列入对主要产茶县的目标考核内容,对积极性不高、政策措施不到位、推动工作不力的地方,要定期通报;对发展成效显著、农民增收明显的地方,要给予表彰奖励,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投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贵州遵义,借力规模与速度 打造中国第产茶地级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