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大红袍

1994年。彼时,我已翻过几本茶书,知乌龙茶中名头最大者为“大红袍”。很想领略其味,奈何遍觅不得。一日中午,不期在成都东风商场(现已改为“商业场”了)的茶叶专柜与之迎面相遇,顿时眼睛一亮。记得那包装颇似一条香烟,黄底红字,极为醒目。同香烟一样,一条十包,只是每包较香烟略厚。问其价格,30多元一条。搜索囊中,仅20余元,忙问售货员,能否拆零,售货员回答不能。环顾左右,无一熟人,只得怏怏而去。

  居家大慈寺附近,离东风商场原本不远,本待下午去取,怎奈那天下午单位有事,事情办完,已是晚上,商场早已关门。

  次日上午9点,兴冲冲直奔商场的茶叶专柜,什茶俱在,唯独“大红袍”不见了踪影。忙问售货员:“‘大红袍’在哪里?”售货员用手一指:“那边。”我急奔“那边”而去。到了“那边”,却见是一片干杂销售区。心中狐疑:茶叶怎会摆在这里?用目光细细搜索:干海椒、大蒜、桂皮、花椒。我猛然醒悟:四川有一种很有名的花椒叫做“大红袍”,售货员是当我买花椒了。返回茶叶柜,向售货员解释:“我

  不买花椒,是买茶叶,这里昨天摆的那一条‘大红袍’茶叶呢?”“哦,你问的是茶嗦!那种茶不好卖,昨天下午退货了。”急忙追问下落:“退到哪里去了?”“那是他们的事,我咋晓得?”

  失之交臂!昨天中午在家里拿了钱为什么不马上返回呢?追悔莫及而心犹不甘,想起北门有一个名茶门市部,我曾在那里买过几次乌龙茶,于是,回家骑上自行车直奔北门。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而且不止一条。失而复得的欣喜涌上心头。架好车,趋近细观,欣喜之情顿减。虽大致一样,但观其外包装,较东风商场那一条却粗陋得多,底色没有光泽,红字暗淡无光。明知是伪劣产品,忍不住还是买了一包(这里可以拆零)拿回家中冲泡,汤色暗红,毫无茶味。

  女儿近些年研习茶道,不时带回一些茶中良品供我品尝。数月前带回了“大红袍”,令人惊奇的是,与20年前我在东风商场见到的那一条“大红袍”的包装竟毫无二致(价格当然贵多了)打开纸盒,剪开里面的铝塑袋,但见茶叶俱焦黑的条素,极干,似乎已经炭化。冲泡后汤色淡红,品饮,并不觉得特别好,明显感到缺了鲜爽之味。女儿告诉我:“‘大红袍’是武夷山岩茶,香型属陈香,你不能用鲜香型乌龙茶的标准去衡量它,裁定它。”经她导游,品饮数次之后,这才在一个陌生的景区渐渐觅到了佳景并悟到了它的意境。

  现在想来,当年即使在东风商场购得了那一条“大红袍”,饮用后也并不一定会觉得它有多好,因为“经验”早已制定了“标准”,它显然不在这标准之内。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误会大红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