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汤清

心静汤清
真正的静下来,心手闲适,不起波澜,泡茶者所泡之茶清洁,出汤清净、简亮,口感清爽,饮者清透,品后清明,茶意清幽,身心清适,进而生活工作清闲、清快从容。
形神俱清
此之清,即是茶清,汤清,口感清,身心清,饮后清。
既有清净、清亮、清洁、清澈、清透之清,又有清明、清幽、清静、清闲、清快、清雅、清寂之清。前者是物质的功用观感,后者是心灵感悟精神功用。
清,是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欲使汤清
1.心静
心清以茶。心不静,汤不清,心静汤清,茶味自来。许次纾《茶疏》讲心手闲适,是在讲泡茶品茶时的宜和要求。境优美、禁忙冗,是要专注于心在茶里。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茶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2.仪式感
泡茶,日日是好日,给自己以仪式、规矩要求,依照每一个步骤,一丝不苟的遵循,不增不减,熟记于心,做到娴熟,动作不拖泥带水。
3.慢半拍
泡茶,善于觉察,观照,跟随品饮每一道茶汤,当感觉不清时,把每一个程式过程慢一秒或慢半拍,给自己一个简短的身心舒缓。
4.注重细节
茶百科贾留华一直言:茶汤的韵感在细节里。
茶清,从泡茶者所选之茶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泡茶的当下开始的。
茶清,首先是茶本身的清净卫生,然后才是泡着清、品着清、饮后清。
取茶。最是那一刀的温柔。撬茶取茶,尽可能的匀整,条索清晰,少短碎,是泡茶清的又一个先决条件。
此刻,所能做的全部心思,就是以最温柔的方式找准缝隙入刀,稍有阻滞,再抽刀,再入刀,如此,心静茶整。
秤茶。茶量的多寡,茶水比,心中有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一为好茶不易,二为事茶之人的严谨,三为下次改善泡茶口感的参照,四为茶水比恰当,茶汤清明宜人,滋味调和,是为清雅之清。
投茶入瓯或壶。慢半拍,而不是一蹴而就、一倾而入,注重茶叶排列的层次,所泡茶汤更加的清爽。
润茶洗茶。是为唤醒茶叶。冲茶泡茶,除特殊追香之茶,和第一遍润洗唤醒茶叶之外,基本每道水,茶百科都不建议如上三图一般高冲翻滚茶底。
如此冲茶,茶汤苦涩,茶渣易出,茶底断层,有一种汤感的浮漂躁动,饮之少清静。
刮沫。第一遍润茶,激荡而起的茶沫,轻风拂面般,旋转瓯盖或壶盖使之去除,再以清水冲净瓯盖壶盖或淋漓壶身,汤无沫少杂。
注水心静。泡茶时汤清一大因由,就在于注水熟练把握。有注水方式、高低、力度等不同。
方式有定点注水,旋转注水。定点注水又分是单边定点注水和瓯心壶心正中定点注水。
注水高低,有高吊水,高冲水,低吊水,低冲水之分。所谓吊,就是注水力度小,水柱细长,注水缓慢。而冲,就是比较暴力,水柱粗,力度大。
这些注水方式、高低、力度的变换,都会影响到茶汤的清浊、滋味改变和品饮感觉。
单边定点低冲。水柱粗直有力。要汤清,一样可见注水把握的好,茶底几乎无激荡燥动之感。
单边低吊注水。水柱柔缓,有一种水流的波动。可见得泡茶女士执铁壶较吃力,所以才造成瓯中有注水泡而起。
壶泡单边定点低吊注水。水柱柔软圆润,壶中茶底无激荡,泡茶之人心静使然。
盖瓯中心定点低吊注水。水柱柔缓,中心定点注水,一般用于泡茶泡至最后,茶底舒展,茶味平和之时,中心注水,以使较多较大面积的茶底尽快接触到水的浸泡。
出汤前的准备。上图心静和缓,轻启盖瓯,只留出一丝出汤缝隙,瓯盖罩住全部茶底,避免茶底哪怕细小碎片都不易跑出来。如此出汤,无需滤网(茶百科一直建议泡茶者尽早扔掉滤网,不然泡茶很难有进步),一样汤清无渣。
出汤前的准备。如果如上图这样留出较大出汤缝隙空间,出汤是快了、盖碗不烫手了,但麻烦接踵而来,一大堆的茶底茶渣跑出来,汤怎么可能清?只好借助滤网,茶汤增加一种被粉身碎骨、撕裂的疼痛感。如此,汤无清韵感。
出汤。在前面出汤前的准备环节,心静缓和,盖瓯留出细致的出汤余地缝隙,无需滤网过滤茶汤,一样清亮无杂,泡者心静,茶汤以清,观者心怡,品者清雅。
心不静,急出汤。茶汤燥动,残水入杯,自然无汤清之意了。
出净茶汤。每一泡茶汤出净,不留根,一是避免下一道汤重苦涩;二是瓯或壶中最后一点精华倾出,因为最后出的茶汤,相对先出的茶汤,滋味稍重,内含析出物质多;三是使泡茶者慢下来,静待茶汤一点一滴的出尽,同时,这样能使匀杯中虑出的茶汤也静下来,即使不留神虑出了茶渣或小叶片,影响了观感,此刻慢下来,静一会,它们也会沉入匀杯底部,再在接下来的分杯环节里,就不至于让茶渣或小叶底带入品饮者的品杯中,影响品茶心情,是入口了吐出来,还是让咀嚼咽下去?
浅斟低酌。经过前面一整个心静泡茶环节,再加上匀杯稍静置,即可分杯。
分杯,讲究浅斟低酌。低酌,是为避免茶香涣散,浅斟,是为品杯留出余地,不满杯,讲个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浅茶满酒,是为敬!
请用茶!心静汤清,成就一盏好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心静汤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