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三种具体表现,茶道的出现

茶人茶寿 活出自在安详

茶盏形状 茶人茶寿 活出自在安详 中国文化中,有喜寿、米寿、茶寿的说法。 喜寿是七十七岁,米寿是八十八岁,茶寿是一百零八岁。 古人说,茶人得茶寿。 喜欢饮茶的人,就可以得到茶寿。 茶人之所以能够得茶寿,这与茶的养生功能有关。 茶有三德,这是茶道界的流行的话语。 茶有哪三种德行呢?一是驱除瞌睡,使人清醒;二是帮助消化;三是不发。 不发的意思是不使欲望爆发出来。 由于有这三种功能,可以养生延年。 而佛教禅宗,同样是具有这种的功能。 通过禅的修行,可以消解人的贪欲,使人活得纯洁,活得清净。 主张吃茶去的赵州大师活了一百二十岁,心性纯净的人寿命自然会延长。 当然佛教讲无生,是主张不生不灭的,并不单纯地追求生命的长度。 但当我们感悟到茶禅的真谛,既要在每一个当下都活得自在安祥,同时又能活得长久,可以为社会、为众生多做些事,岂不是更加圆满。

茶道的出现

品茶之时常常会说茶道,议茶道,那茶道源于何人何时呢? 与陆羽忘年交的释皎然在题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诗中两次提到了茶道一词。 此后,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一章又写道:“有常伯熊者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从上述文献可知:是《茶经》确立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释皎然和封演赋予了“茶道”名称。

中国茶艺茶道礼仪的介绍

中国茶艺以追求“廉、美、和、敬”为最高境界,“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中国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待客礼节。中国茶道 :技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2,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3,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道的三种具体表现,茶道的出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