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输出与国际技术合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就已经发现茶及其利用价值。在漫长的历史中,茶由野生进化为人工栽培,由西南的原产地延伸大江南北,由药用演变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料,并由饮料升华为蕴含浓郁芬芳、修身养性、雅俗共赏的饮茶文化,潜移默化,推动了茶的广泛传播与茶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茶及茶文化的传播,远在西汉时期已开始对外传播。本文的主题着重于茶种的主要传向与相关技术合作的发展。
  我国茶种对外传播,最早为东亚邻邦--日本。公元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经过引种、扩种、再植等长久缓慢的发展历程,至19世纪以后,茶业步入上升发展时期。近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徘徊时期。日本讲究茶科技的研究与应用,茶园良种化、高单产以及作业机械化,居世界前列。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韵。
  南亚的印度于1780年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以后又引种、扩种,创办茶声,并派员赴中国进修种茶、制茶技术,招聘技术人员。在长期的茶业实践中,注重科技优势和开发市场,实施专业化、集约化及制茶机械化,促进了茶业的发展。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斯里兰卡于17包纪开始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同时,大力提倡良种及产销科研一元化与出口多极化,推动了茶业的长足进步。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茶园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几十年,艰苦创业,推广新技术和产供销一体化,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西亚的土耳其于1888年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经过分批开发,特别是在国家采取多种鼓励性举措以后,茶业逐步走上规模发展之路。
  欧洲茶区主要分布于格鲁吉亚、阿萨拜疆及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是世界纬度最北的茶区。
  早在1833年,在帝俄时代就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
  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开垦茶园,兴办茶厂,培训技术人员,贡献卓著,被俄国政府称颂为茶的创始人,授予劳动红旗勋章。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建设茶商品基地,重视科研与茶园现代化管理,茶叶生产稳步发展。
  东非的肯尼亚于1903年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然而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依靠科技管理与普及,独辟蹊径,驱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并成为世界茶坛新崛起的国家。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优,出口茶比例之高,为世人瞩目。
  提起南美的茶,人们自然地会联想起古朴的马黛茶(Mata Tea)。其实,马黛茶是一种非茶之茶,而真实的茶始于19世纪由我国传入试种,而有效的种植则起于20世纪20年代。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1949年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应外国政府的请求,我国多次派遣茶专家及技术人员帮助产茶国或茶新开发国家,考察探索种茶的可行性或指导开发与发展茶业。由于中外的良好合作,业绩卓著。
  根据中越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56年,我国派遣茶专家帮助越南民主共和国商业部所属企业工作。由于中越技术人员兄弟般的合作,为恢复和振兴战后越南茶业,成效突出。越南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友谊奖章与证书。
  越南与我国毗邻,茶种植已有久远的历史,然而规模经营起于19世纪。此后,还引入南亚的茶种与技术设备。战后越南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国家加大投入与开国际市场,茶叶生产与贸易有了快步发展。
  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考察种茶的可能性,并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了成功。
  1965年应该国总统的请求,我国政府分批派遣了茶农场专家帮助考察设计与建设附有的自流灌溉设施的锡加索茶农场和经过热源改革具有国际水平的年产100吨的绿茶厂。此项目农业部认定为我国援助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一百多个农业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几内亚共和国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在可行的基础上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摩洛哥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行过多次试种茶,但未能发展。
  1960年,我国专家考察了发展种茶的可能性以后,帮助在北部地区试种。不久又聘请多国专家考察和指导种植,并派遣技术人员和大学生来我国实习。
  1976年、1981年我国派遣专家及技术人员帮助扩大种植规模与建设制茶厂,取得了良好成果。
  巴基斯坦茶试种始于1958年。此后,又在西北边境作多点试种,但未形成生产规模。
  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扩大种茶可行性考察与合作开辟茶园,建立茶研究站。产品被国际市场列为上等品。
  阿富汗共和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接受日本、苏联专家考察与试种茶。
  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成活率90%以上,为阿发展茶业提供了可行经验。
  玻利维亚共和国种茶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
  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安家落户。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我国还应邀派遣专家赴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乌干达等国考察种茶的可能性或探讨经济技术合作事宜。
  此外,茶业的中外合资、技术合作以及科技互访、信息交流等,也有助于茶的传播与国际经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茶树的绿色群体已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茶叶总产量286多万吨,茶品类的日益丰富多彩,茶的消费国家160多个,饮茶人口20多亿。茶,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世界人民结下了不懈之缘。昭示了中华民族造福人类的伟大奉献。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嬗变,茶必然要向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与市场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因此,如何实施综合性技术措施,建立与健全茶质量与卫生保证体系,有序地引导开发优质茶、自然农法茶(指以自然农业方法管理茶园,不施化学药物)和茶的提取物的应用,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中国茶输出与国际技术合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