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种茶 莫喊做大

收录在《中国名茶志》的茶叶品种超千个,还有数以千计叫得上名字的受到喝茶者喜爱的茶叶品种。一种茶叶之所以有自己的名字,一定是有自己的个性,它们的个性大致由三大要素决定:一是地理区域,二是茶树品种,三是加工工艺。

其中,地理区域是核心要素。这个要素是自然的恩赐,包含了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域的土壤条件。由此自然条件形成了适合生长的茶树品种,再由茶树品种的茶叶外形及其内质,劳动人民摸索出了最为适宜的加工工艺。可见,茶叶生长的地理区域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根据茶叶产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相同或近似自然条件(气候、土壤)的地理区域都很小、很有限。这就告诉我们:有名字的茶叶品种,其一是具有独特的个性,或是外形、颜色、香气、味道等等;其二是产量有限。

我们所说的小品种茶,特指那些地理区域较为严格,而且地理区域较小的茶叶品种,大一点的数万亩茶园,小的只有数千亩茶园,甚至更少。有限的茶园面积,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茶叶产量。按照中国现在的茶资源利用水平,每亩茶园能够产出的干茶不会超过100斤。也就是说,对于小品种茶,大一点的产量几百万斤,小一点的产量也就几十万斤。按照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均年饮茶量1.6斤计算,这样的小品种茶的茶叶产量,只能满足不超过500万人的年饮茶量。500万,只是一个中国二线城市的人口水平。

所以,小品种茶,莫喊做大。对于小品种茶的垂直型企业和垂直型品牌,很难改变做大的困境,应该更专注于做强,做成这个品类的老大。企业做大或是做强,是两个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战略,也就有不同的路径。对于一个茶叶品种的产销,一家企业不可能全权包揽,还会有其他企业参与,更会有茶农和茶商加入。对于地理区域性强、茶叶产量极其有限和茶叶个性非常鲜明的小品种茶,经营单品类茶的企业规模可想而知。如果做大单品类规模,只有做假茶了。当然,此类性质的茶企可以在横向的茶配套和纵向的茶衍生两个方向上扩宽业务规模,或者跨品类经营,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这样的茶企应该专注于做强。从最上游的茶叶种植环节入手,建设样本茶园。在此基础上建设标准加工厂,建立标准加工流程、关键点控制和产品基本标准等,再与茶农建立长期、友好的产业协同和共生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最后通过品牌化营销,打通整条产业链,完成全产业链的掌控。其中的核心是企业化运营,提高运行效率和企业效益,提升品牌力和品牌集中度,成为小品类茶的突出代表。这显然是一个系统性的任务和长期的目标。茶企如果放下急功贪大的心理,理清企业思路,制定市场战略,明确发展路径,剩下的就是方法论的问题。很多茶企动辄就喊出做大做强的口号,甚至经不起推敲的虚伪广告,也就成了一种可笑的思想和行为!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小品种茶 莫喊做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