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话茶之茶企决胜业界角逐 需练好内功

近年来,茶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的保健饮品,其质量安全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消费认知的提升而越来越多的被业界关注。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种商品(包括茶叶产品)生产出来,其自身品质必是决定其市场认可度的第一要素。无优秀而过硬的品质保证,商品单从自个周边予以修饰、褒美,即便能够把握一时之市场,但放眼长远,其终究会沦为失败,只不过是亦早或亦晚的事罢了。

我们来看一则报道:2012年

5月间,某公益性组织连续公布了两份中国茶叶农残、重金属的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企的产品含农药残留以及某品牌多种袋泡茶含违禁农药(其中涉及多家国内、国际大品牌),引发公众热议......

业内专家称:“茶叶有农药残留不代表茶叶质量安全就有问题,都没有农药残留是理想主义,有万分之一的农残,对人体的危害是可以忽略的;只要按照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农残不超标,对人体就没有危害。我们的标准是经过风险评估的;茶叶不是粮食蔬果,使用量非常少,每天饮用2克,大多数人不超过10克,与同样在生产中喷洒农药的粮食蔬果相比,茶叶的农残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我们不是吃茶叶,是喝茶,农药、重金属大部分是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极少数是容易溶于水中,含量很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研究,所以,到目前为止,饮茶是安全的,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尽管有关业界专家已经予以科学澄清。但鉴于以上报道,事关自身利益与生命安全,作为茶叶消费者的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与审视我国的茶叶行业。

我们知道,茶叶从育苗到产品,不仅牵涉到种植、茶园管理、采摘、加工、保险等诸多繁琐环节,而且涉及到茶农、采茶工、炒茶工、茶企茶商等各类不易监管掌控的人群。因此,欲保证茶叶品质安全,我们需要制订系统而全面的茶叶品质安全监督体系。同时,我们茶叶企业更需要从自身出发,着眼长远,端正商业道德,最大程度地保证茶叶品质安全,以赢得更多、更优的消费群体,助力做强茶叶品牌。

我们清楚,在茶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社会舆论与监督不可能遍及所有生产流程、所有问题环节、所有不合格产品。一切问题和不合格产品即便都被发现、被曝光,也有其时间滞后性,因此,总有一部分消费者利益与健康会遭受损失。

显然,在诸多企业日益颇重物质与利益的大环境中,仅仅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强化监管以保障茶叶品质安全是不够的。

诚然,一个茶叶品牌,无论是出于对消费者负责,还是出于“良心发现”,亦或是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都只有充分认识并着眼于“自身的自觉”,以保证茶叶品质安全,才能真正地取信、取利于消费者。放眼寰球,各行业知名品牌无一不是如此。那么,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茶叶品牌又该如何做呢?

某知名策划公司有观点认为“品牌即-全球品牌网-人品”,即:品牌在体现人的劳动成果的同时,还集中展现着品牌塑造者的综合品质,甚至可以更直接地说,品牌是其全体品牌塑造人员人品的直接展现。举例来说,如果消费者买了某个品牌的空调,发现空调质量很差,售后服务质量也很差,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断言,其品牌塑造人员的人品基本上与空调在一个档次上,因为,有什么样的品牌塑造人员,基本上就决定了其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从长远看,我们理解到,一个茶叶品牌欲成功抢占市场,做强自身品牌,茶叶企业其高层领导、种植人员、质检人员等都必须自觉用力于修炼“内功”——不断提升、增强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谨言慎行,把控好各个产销环节,以确保茶叶产品品质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再看到令人寒心的茶叶含农残及重金属的相关新闻报道;只有这样,茶叶品牌才真正打牢了茶叶产品质量基础,为其决胜业界角逐走好了第一步。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小编话茶之茶企决胜业界角逐 需练好内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