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丁金潮,爱茶人吟得好茶诗

“佛手观音总善缘,乌龙垂露四时鲜;淡中见性宜充酒,忙里偷闲且坐禅;茹苦回甘真至味,赏花品叶足清欢;天工匠艺难兼美,直似今贤隐雾山。”

如果你是一位爱茶人,一定会为这首《乌龙茶道》所展现的闲适雅致的意境所陶醉。这首诗的作者丁金潮,不仅是一位爱茶人,写了不少好茶诗,还是个诗、书、画、易、武皆有造诣的“杂家”。

1968年出生的丁金潮,正宗的福建晋江陈埭丁氏回族人,少时随父母到文风昌盛的永春桃源就学,后入读厦门大学哲学系,曾为厦大书画研究会学生分会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11年,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访问学者的丁金潮,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延喆教授北宗山水画研究室的画家。

说起丁金潮的书法,行家王乃钦有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他说丁出道早,又天资颖慧,在大学期间,就打了较坚实的楷书和魏碑基础,对颜真卿之大字麻姑仙、颜勤礼碑潜心不怠,工作后对魏碑中李璧墓志、论经书诗、石门铭、张猛龙碑临习尤勤,隶书则张迁、礼器,遒劲古拙,会心自得。然而性灵所归,他似乎更执著于清奇雅逸的二王派系,长期以来他一直勤练二王简札,醉心于圣教序、十七帖等,对以古为新的米芾之蜀素帖、苕溪诗卷、方圆庵记等也临心不辍。故其书风,总体讲,趋于清奇古秀,有别于一般学二王者,他还多了几分质朴典重。

乃钦先生赞说,金潮的书法,能文质并重,雅拙互补,若二水分流,又汇海朝宗。2011年以来,他的书法作品已入展中书协举办的邓石如奖、齐白石奖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丁金潮学诗,则始于1998年,也许是多学的积淀,在短时间内便有了很大的成就。身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员两个“头衔”的人,既便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也是极少极少的,已90多岁高龄的陈祥耀教授就是一位。

丁金潮的写诗成就,正是得益于陈教授的指点。1998年开始作诗时,丁将习作向陈教授求教,陈教授给予很高的赞许和评价,丁作诗便一发不可收,所写的格律诗词,自觉满意的已有数百首,乃钦先生评之:或行吟寄兴,或感物抒怀,或探索艺理,佳篇好句日多。

丁金潮学画,则缘于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任访问学者期间,结识了当代北宗山水画师何延喆教授,何教授激赏其诗书,认为有此基础不学画可惜,免费让其进入所在清华美院工作室学习。近来丁金潮对山石结构渐有体悟,常以自作山水诗题画,直抒胸臆,尤是当代国画中稀有品种。

除诗、书、画外,丁金潮在《易经》和武术方面的兴趣和造诣,却不广为人知。乃钦先生评说:对于学习文艺之人不可或缺的“理、气、法”三者,金潮经年注心《易经》,探究中华文化之源,故理得;多经社会人生历练,且兼习白鹤、太极等吐纳之法,拓正大磊落之胸襟,则气充;工余力行临摹日课,还常以目代腕,渐法备。

丁金潮自称其作诗、写字、练武、画画都为修道,故不唯技巧,但并非不重技法。其目标为能“立之以品格,养之以元气,通之以易理,发之以诗情,调之以音律,参之以画法。”

“杂”而能“精”,这就是丁金潮的过人之处,正如他的茶诗所描述的那般。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杂家丁金潮,爱茶人吟得好茶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