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的茶芽 就像看到初升的太阳

4月中旬的一个阴天,在河头镇羊岩茶场一片绿油油茶树丛中,采茶女工王洪芳双手不停地采摘着嫩绿色的茶叶,富有节奏,远看去,就像一位钢琴师熟练拨弄琴键,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

王洪芳来自河南省洛阳市,今年36岁。算起来,这是她第七次在羊岩茶场采茶——此前,她已经采摘了三次春茶和三次秋茶。她说,虽然自己也是一位老采茶工了,但场里采茶工龄比她长的还有不少,最长的已经10多年了。

2009年3月末,王洪芳跟着一位老乡一路奔波而来。第一次看到茶树,她异常兴奋,禁不住攀住茶枝,俯身在叶片间深深吸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她跟着老乡走进茶园,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采茶。老乡传授了采茶要领后,对她说:“刚干这活,快不了,要慢慢适应。”说完,两手并用采起茶来,跟鸡啄米一样快捷。王洪芳努力模仿她的动作,但就是快不起来。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腿打战……一整天,她才采了4两鲜茶叶,得了7元多钱。

“半个多月后,我就熟练了。”王洪芳说。如今,她一天能采摘10公斤至17公斤鲜茶叶,是场里采茶最快的女工之一。

只要不下雨,王洪芳每天5点不到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就进入茶园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负责采摘的茶树有四五行,占地约1亩。她告诉记者,采茶要用指腹,不能用指甲,否则采来的茶会发黑。要想采得快,必须眼到手到,注意力集中。

记者看到,王洪芳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密切配合,每摘下一朵茶(通常是两片叶),立即往手心送。二分钟左右,手心满是嫩茶,她便将它们放进腹前挂着的小纤维袋里。不一会,小纤维袋又满了,她抽出别在腰间的一个大纤维袋,将嫩茶轻轻倒进去。“袋口一定得敞开,不然的话,会捂坏茶叶。”她说。

王洪芳干了20多天的活,脸、手臂已经晒得黝黑。在她身后远处的山上,一些采茶女工披着头巾,带着太阳帽,手臂也遮得严严实实。她告诉记者,那些女孩是山东过来的,她们习惯这样保护皮肤。她说那样身体会热得难受。

茶叶生长和采摘茶叶跟天气关系大。“气温太低,茶芽出得慢;有雨,就无法出工;要出太阳,得备好遮阳帽。”王洪芳说她在组长的帮助下,给手机办理了天气预报业务,以便掌握每天的天气情况。

临近上午11点,她拎着几个装满鲜茶的大纤维袋赶到不远处的场部,对这些鲜茶进行分拣,然后交到验茶处验收。“场里按鲜茶的等级、重量付酬,一些不合格的茶叶会扔到垃圾堆里。”王洪芳说,“我采的鲜茶,价格都在每公斤24元至32元之间。今年采得最多的一天,赚了400多元。”

分拣验茶需要一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她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吃饭,然后又回茶园,一直忙碌到晚上6时许。

茶场统计过,1公斤重的鲜茶有大约12000朵茶叶,5公斤鲜茶才能炒制1公斤干茶。如此计算,王洪芳每天采摘的茶叶在12万朵以上。

王洪芳一天花在伙食上的费用在5元钱左右:早餐和中餐都是馒头和稀饭,晚餐通常是白菜烧面条,偶尔来点肉。她说,大家都这么吃,为的是省下更多的钱带回家。

王洪芳的丈夫在老家的建筑工地打零工,两个读小学的儿子由他和爷爷奶奶照顾着。她以前农忙季节之外,也在老家的酒店等单位找点活干,但不好赚钱。村里的妇女大多整天打麻将,她不会打麻将,呆家里感觉闲得慌。来茶场春季、秋季各干两个月,回去刚好是家乡的农忙时节。

她告诉记者,采茶这活只要适应一阶段,就不觉得累。虽然茶场的生活单调,但她喜欢这里的风光。每天早上看到新长出的茶芽,就像看到初升的太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下雨时,无法采茶,她就约几位女工,一起到茶场的各处走走,看看风景。她想等家里经济宽裕了,带着丈夫和孩子到这里住几天,让他们也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看到新的茶芽 就像看到初升的太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