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群峰,将乌龙茶原料制成高香优质红茶第人

患了尿毒症,常人看来生命似乎已走到尽头。十年前,正当风华正茂、才43岁的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所长许群峰,听到必须换肾的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面对人生的转折,他悲观,却没有失望,他珍惜生命,更热爱自己为之奋斗近7年的茶田。10年来,他用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茶产业发展事业,为我市茶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4月底,记者走进许群峰的办公室,满眼的奖杯、奖状、证书吸引着眼球。近4年,他主持开发的茶叶产品,获得全国"中茶杯"、全省"陆羽杯"特等奖的有12只;主持实施有关茶产业发展的"阳羡青茶科技支撑"、"高香型茶业发展"、"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开发"等省级农业项目就有3只。这些奖杯、项目,倾注的是他的汗水,记录的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的奉献和追求。

1995年,毕业于电子专业的许群峰挑起了无锡市茶研所所长的重担,尽管当时还是茶产业的门外汉,但他的聪明、灵巧、肯学、善管理、会经营已在所里小有名气。缺乏专业知识,他从基础学起,短短几年,他不仅学完了茶叶栽培、园艺专业等基础知识,考取了"评茶师"资质,而且还使茶研所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步入扭亏转盈的轨道。但由于长年全身心投身茶产业事业,他的慢性肾炎越发严重,到2002年只能接受换肾手术。

按理说换肾后的许群峰应该享享清福,但刚转制的茶研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从事的茶叶事业却正需要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这几年,他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多令常人难以理解的举措。他将自己积累多年和多渠道筹集的3000万元资金全部投向大青山,开发生态资源,建设高标准示范茶田,在实践中探索宜兴茶田的优质、高产、高效之路。为不断探索和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他在茶研所曾获"速生高效茶园密植"和"茶田科学肥培管理30年稳产高产"两个农业部科技成果奖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把"制茶车间"搬进茶田的理念,在茶田的施肥、治虫、除草、采摘等环节实行标准化作业和全过程监控,从源头上控制茶叶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了从过去单一的高产稳产向优质安全、质量源头追溯的转变。这一成功做法在周边茶农中逐步推开后,有力推进了当地的茶叶标准化生产,对茶叶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宜兴茶产业历史悠久,如何提高宜兴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种植效益,是许群峰这几年悉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为考察茶树品种,他带病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主要茶叶产区,多次住在福建茶农的家中观察乌龙茶茶园管理和制作方法,不惜投入引进40多个茶树品种在宜兴试验栽培。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一次次累倒、一次次积累和提高,最终他成功引进和驯化了"金观音"、"黄观音"等一批适合宜兴本土栽培的优质茶树品种,并开始在周边茶农中推广。为把优质的茶树品种转化成优质的茶叶产品,许群峰还充分利用宜兴阳羡名茶生产的基础,全心研究"乌龙茶"制作工艺,逐步开发具有宜兴特色的"阳羡青茶",这种青茶绿茶是乌龙茶味,红茶有花香味,投放市场后不但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成片的茶园早春时节可以采名茶,夏秋两季还能大量采摘嫩芽、嫩叶,大大提高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和茶园的产出率。去年茶研所200亩青茶示范基地,亩均产出达2万余元,成倍超过宜兴一般茶田的种植效益。全国着名茶叶专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在茶研所考察后,亲笔写下"阳羡青茶,香高味爽,茶中奇品,享誉中华"的题词,并称许群峰是全国能将乌龙茶原料制成高香型优质红茶的"第一人"。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许群峰,将乌龙茶原料制成高香优质红茶第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