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陕茶品牌如何叫响全国

昨日,西安西大街某茶城里,很少有商户专卖陕茶

宜宾二两"天下第一开"早春茶拍出5.8万元天价,福州茉莉花茶王300克拍出10.4万元,西湖龙井茶拍出18万元天价……

每年的清明过后,小小的茶叶总要创出一个个令人惊讶的价格,虽然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但高价的背后也一定程度上凸显着各地茶叶的品牌价值。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品质不错又有着历史渊源的陕茶,却没有几个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在号称西安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上,200家茶叶商户当中,仅有十来家专做陕茶。

陕茶咋“飘香”

借市场之力

陕茶可学习竹叶青茶

虽然在政府推动下,品牌整合力度很大,但是陕茶品牌的影响力仍需要借助市场本身的力量。

“品牌的打造是一个先存钱、后取钱的过程,而政府打造的公共品牌,成了政府存钱,大家取钱。”一家知名茶企的负责人有些担忧,“长久而言,谁又会真正珍惜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品牌呢?”

李栋则提出建议,陕茶不妨学习一下竹叶青,“四川峨眉山地区有一种名为"竹叶青"的茶叶,原由当地一家企业注册为商标。虽然也经历了"商标"和"茶名"的纷争,但现在的"竹叶青"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范本。”李栋认为,企业作为品牌的所有者,责权更加明晰,更能着力推动品牌的发展。

借资本之力

陕茶可引入陕北资本

“陕茶的发展,不缺文化,不缺产品,不缺人才,但是缺资金。”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纪晓明表示。

当年普洱茶风靡全国,商家的跟风炒作,背后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当年来自广东的资本,在其间是个很大的推手。”有市场人士认为。而今陕茶的复兴,显然也不可缺少资本的投入。“事实上,现在已经有部分来自福建的资本在运作陕茶当中的夏茶、秋茶了。”在李栋看来,这是外来资本对于陕茶关注的开始。其实,陕北的民间资本完全可以引入到陕南茶园的发展,再或者,整合陕西茶企,打造全国首个进入资本市场的陕茶平台。

借文化之力

陕茶也要学会讲故事

“陕茶是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策划,四流价格。”李向民表示。

“一斤茶叶的价格要是超过500元,那么卖的就不只是商品了。”党春光介绍说,这当中包含着更多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等诸多的附加值。

在李栋看来,陕茶复兴的具体体现,就是能够显著提高单位产值的附加值,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茶叶品质本身的提高,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讲故事,“作为周代的贡茶,经历过盛唐繁华,有着茶马互市的故事,陕茶在包装、策划上,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

借政府之力

陕茶可借鉴陕西苹果模式

提起陕西苹果,可以说全国知名,陕茶能否借鉴陕西苹果的发展模式?

应该说,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有着地理、环境优势。但在纪晓明看来,茶叶远比苹果复杂,“茶叶不可能像苹果那样,仅仅通过政府引导就能立刻达到产能优势,而且陕西的苹果在全国并没有强有力的品牌竞争,而陕茶则要面对其他一线品牌的竞争。”不过,纪晓明也认为,陕茶还是可以借鉴陕西苹果发展模式的。

来自省供销总社的资料显示,陕南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2266.7元,占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7%,也就是说陕南农民一半的收入都是由陕茶创造的,作为政府而言,做大做强陕茶,也是民生工程的体现。郝新强希望政府能够像扶持苹果发展那样,给予陕茶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在陕西,陕茶也很难占据主流地位”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西安东郊的“西安茶叶批发市场”。

偌大的市场中,到处都能看到“铁观音”、“碧螺春”、“黄山毛尖”、“信阳毛尖”的字样,然而专营陕茶的商户却并不多见。缘何在陕西,陕茶却成了“弱势群体”?

“这里90%都是外地人,他们经营的茶叶也多是外地茶叶,不少人顺带做一些陕茶,但大品牌还是外地的。”一位经营“汉中仙毫”的店家对记者说道。

该市场的市场部经理李斌告诉记者,目前“西安茶叶批发市场”算是西安最大的茶叶市场了,有200多家商户,但专营陕茶的只有十来家,其他都是顺带做一些陕茶。而且陕茶的生意一般只从清明后到7月份,以后就很少了,因为陕茶主要做绿茶。

据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党春光介绍,陕茶基本上仍以本地销售为主。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副总经理刘宝柱介绍说,作为商洛茶叶的龙头企业,他们能够占据商洛市60%70%的市场份额,然而主要产量也基本在当地消化,西安市场并不多见。

“实际上,真正通过市场渠道进行异地消费的陕茶并不多。”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纪晓明说道,“目前陕茶在全国的占有率和知名度都不高,即使在陕西,陕茶也很难说占据主流地位。”

>>陕茶品牌价值遭遇传承断代

“实际上,陕茶的品质甚至比南方一些茶更好,因为陕茶是我国内陆纬度最高地区的茶,生产周期更长,品质也更好。”茶叶研究人士、西安深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李栋为陕茶“叫屈”,“举个例子吧,一般的茶3道水冲泡后就没什么茶味了,而陕茶经得起56道水。”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向民告诉记者,陕茶主要分布在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等三市,从茶叶产区来讲属高纬度茶区,与南方一些茶区相比,茶芽生长缓慢,茶芽嫩度好。成长缓慢使得该地茶叶有效成分含量积累较多,如茶多酚含量可以达到30%以上,氨基酸含量达到3%以上;而南方茶区的茶一般来说,茶多酚含量约在20%,氨基酸含量约在2%,“茶的那股清香,就是氨基酸的作用,而茶多酚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不过,好东西现在还只是圈内人认可,一般的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李栋有些可惜地说道。

李向民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比喻陕茶目前的市场地位,“实际上,陕茶曾经也相当辉煌。”李向民介绍说,“从明清直到近代,陕茶在西北地区都是处于垄断地位的。”

李栋谈起陕茶文化也是不无惋惜,“陕茶的历史追溯起来,可以到西周时期,当时的陕茶是贡茶。可惜到了后来发展有些断代了,这也影响了陕茶当前的品牌价值。”

党春光也认为,陕茶的品牌不够响亮,主要是因为缺失传承,陕茶真正恢复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的。

>>陕西茶企883家注册商标325个

然而,复兴路上的陕茶,其品牌效应仍难令人满意,仍未走出品牌的“春秋战国”。

提起中国的茶叶品牌,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江苏碧螺春等,而提起陕茶,近年来虽然也有不少品牌赢得市场认可,但整体来看知名品牌没几个。

“在安康,一个县可能就会有34个茶叶品牌,而在汉中,一个县可能会有45个茶叶品牌。”谈及陕茶品牌现状,李向民有些无奈地说道,“可以说,陕茶品牌太杂乱,整体意识不够。”

李栋介绍说,“就我的调查看,市场上至少有200多个陕茶品牌,但每个品牌的自身力量都不够强,也就没有特别的知名品牌了。”

据了解,陕茶比较早的品牌是“紫阳毛尖”和大众化的“陕青”。

那么时至今日,陕茶到底有多少个品牌?党春光介绍说,在2011年,陕西工商注册的茶企有883家,而企业注册的商标则多达325个。而今来看,陕西茶叶仍未走出品牌上的“春秋战国”,众多品牌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省供销总社经济发展处处长郝新强也认为,目前陕茶存在的问题仍是品牌效应较差,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不多;同时,龙头企业还不够强大,对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小富即安”阻碍陕茶做大做强

“实际上,由于茶叶的利润较高,茶企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李栋介绍道,“在陕南的山里稍微有点规模,能够进行炒青加工的作坊,一年有个15万20万元的收入,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这个行当门槛不算高,但利润很不错。”李向民以自身经历介绍,“上世纪90年代,我在陕南调研的时候,就看到很多茶厂的技术员,自己开办茶厂,往往很快就买了车,盖起了三层小楼。”

李向民表示,一般来说,有50亩茶园就可以开办一个小茶厂了。党春光也表示,如果经营得好,一个小厂子一年能赚几十万元。在李栋看来,或许是钱比较好赚,即使是小茶厂、小品牌,日子都能过得去,反而在做大、做强方面,缺少了发展的动力,也不大愿意和别人合并。

据了解,陕西名茶目前价格一斤在2000元3000元左右。各地开发自己的品牌茶也是看好中高档茶的效益。从局部来看,开发自己的名茶肯定会对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但是,对整个陕茶的发展来说,开发的品牌越多,带来的效益可能越低。

>>品牌“大合唱”陕茶刚刚“喝出味道”

西安茶叶批发市场一位陕茶商户对记者说,“你看市场上这么多的"铁观音",不可能全是一个产地生产的,但却都打着同样的品牌。”

目前,越来越多的陕西茶业界人士意识到茶叶品牌多的问题,整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和部分茶企也取得了进展。“比如,原先汉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品牌,现在都在主打"汉中仙毫"了。”李栋将这种形式称为,政府设定了一个大的品类名,然后授权给企业使用,企业在大的品类名下再打自己的企业商标,形成了合力,“有点大合唱的意思”。

“目前商洛也在进行品牌整合,商洛的名优绿茶都统一称为"秦岭泉茗",现在整合得已经差不多了,政府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行业标准。”商洛市茶叶产业办一位相关人士介绍道,“在整合之前商洛曾有40多个品牌。”

党春光认为,品牌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而要做成名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安徽为了进行一个品牌的整合用了十年的时间。

“陕茶短期内想要成长为全国一线品牌,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毕竟整体规模偏小。比如商洛一个产茶县和南方茶区的产茶县相比,产量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不成比例。”商洛一位茶企负责人如此说道。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来自省供销总社的资料显示,我省“午子仙毫”、“秦岭泉茗”、“紫阳毛尖”“泾渭茯茶”等茶叶品牌和“茁一木”、“午子绿茶”等连锁企业品牌,市场认知度显著提高。

从茶叶市场回来,记者端起已经忘了续了几遍水的茶杯,仍能品出茶味,而杯中的陕茶喝到这个时候,似乎才刚喝出味道。

知道一下

陕茶,曾是中华第一贡茶

陕西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辉煌灿烂却鲜为人知,甚至许多人不知陕西是最古老的产茶区之一。提起茶,人们首先会想到江浙、闽滇等地,很少有人知道陕西产茶,“汉茶”更是鲜为人知。

当今茶学界、史学界对茶的发源地有着这样的共识古汉水流域古代巴国的巴人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用茶的民族。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也认定“巴山峡川”是茶叶的发源地。汉中西乡有茶镇,勉县有茶店,据说都和汉高祖刘邦有关。茶镇是当年刘邦饮茶议事之处,西乡是当年东西部茶马交易的重镇。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温润,加之海拔适中,出产的茶叶香气内质极高,被历代宫廷选为“贡茶”。西北五省惟陕西产茶,陕西茶经历过唐前巴蜀茶、唐宋山南茶、明代汉中茶和清后紫阳茶、汉中茶几个历史阶段。陕西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汉茶”逐渐被人们遗忘。

陕西曾是全国最早的茶区和茶叶种植中心,曾是全国茶文化的鼎盛地区和传播中心,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李三原撰写的《中华茶的始祖文化论》中,详细论述了陕西在茶文化发展的每个历史节点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茶祖神农氏在陕西开创了“茗饮之风”;陕西出产了中华第一贡茶、出现了最早的园栽茶、形成了最早的吃茶习俗;陕西把“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形成了举国饮茶之风;陕西创制了中华第一茯茶、无与伦比的绝代茶具等等。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焦点关注,陕茶品牌如何叫响全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