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福鼎白茶,中国茶中的白雪公主

白茶是茶叶活化石。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是白茶而不是绿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先民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种自然晾青的茶叶萎凋, 是古老的制草药方法,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太姥娘娘亲授白茶治病救人的传说,与学术界关于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是白茶的推论不谋而合。

白茶为什么是白色?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树是采制白茶的主流茶种。

福鼎白茶茶种燎原,白茶制作和品鉴的真传三味却是乡土难离。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在于萎凋。传统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使茶芽自然缓慢地变化,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鲜叶中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形成白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毫香显着、滋味鲜爽 的特殊品质风格。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揭秘、梳理、保存和传承福鼎白茶茶苑至尊的工艺价值,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白毫银针为例,制作工艺对鲜叶来源、阳光强弱和晾晒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时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足见其品质要求之考究。

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生产白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在六大茶类中产量最少。表面上看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其内在加工制选的技术要领却不易掌握,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白毫银针以自然萎凋的品质最佳,萎凋过程是茶叶内含物发生活跃变化的过程,是形成白茶色、香、味的关键,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精雕细琢,才可制出上品银针。

近年,绿茶类中的白叶茶也有人称之为白茶,却不是白茶类的正宗,如浙江的安吉白茶宁波白茶。全国各地所产的各种银针、白毫,也非属白茶。如湖南君山银针烘青绿茶黄茶类,广西凌云白毫则系炒青绿茶。

珍异妙韵

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中国的名茶大都与佛门有着深厚的渊源。太姥山亦不例外,最有名的一片瓦寺,寺旁即绿雪芽的祖地鸿雪洞,寺僧植茶制茶,以茶待客,周到殷切。诸君莫小觑了这一片瓦寺,就其梵宇而言,十分别出心裁。鸟瞰金龟爬壁附近,一块崛岩削如巨瓦,横空突兀,纯属自然巧构,天造地设的结庐佳境。一片瓦寺僧制白毫银针时,僧人沐浴焚香,设坛念经,诚惶诚恐,仿佛稍有忤逆,茶的精灵就会逃之夭夭。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在咖啡流行到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谁品尝过白毫银针?汲一罐山泉,捡一篮松果,燃一炷檀香,煮一壶千年仙茶白毫银针,可以医愁,可以忘忧。太姥山中,兰溪潺潺,而无车马之喧,茶客身处一片瓦石居幽室,一如往昔岁月里面壁打坐的得道高僧,微许的白毫银针就让人莫齿难忘,从此产生沁彻脾肺的怀想。宝鼎茶闲烟尚绿,让心灵静逸地体会旷野的山水之乐,霎时间沧海横流,云卷云舒都在胸襟驰骋,一片瓦寺旁竹海清风,森森款款;耳际萦绕琴瑟嘤鸣,琵琶啼咽,笛箫喑哑,箜篌吟啸,冥然不觉尘世羁栈里的一切。

茶作为国饮,实际上是濡染与浸透着中华民族精神内质和文化意识的绿色植物。福鼎白茶是和谐饮料,秉承了中国茶艺美学的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涤除玄鉴,澄怀味象和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日本茶道繁文缛节,清规戒律甚多,远不及品饮白毫银针来得明心见性。太姥山自古是道仙佛地,山海大观,福鼎白茶与儒、佛、道渊源殊深,息息相通。

我们可以在品饮白茶时,体会放下亦放下,何事来牵挂,探究茶禅一味的佛理;从白茶蕴藏的仙风道骨,领悟道虽一种,韵有万千的道学真谛;崇尚白茶淡泊致远、恬淡灵逸的儒者操守,刚正不阿、至清至洁的高士气节。笔者以为,福鼎白茶是人间茶、福运茶,白茶的泡饮是个雅俗共赏的过程。福鼎白茶茶艺,应包括观赏茶艺和居家茶艺,观赏茶艺用于表演,体现其古朴、优雅。居家茶艺体现其方便、简洁。

让我们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白茶,去追求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从而豁然开朗、脱胎换骨、重获法门,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的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心境。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细说福鼎白茶,中国茶中的白雪公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