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加尤镇,切中实际 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

凌云县加尤镇素以农业强镇闻名,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加尤镇又如何继续强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日前,记者前往加尤镇采访。

我们镇的传统优势产业是茶叶,可以这样说,茶叶产业占了我们镇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加尤镇政府,镇党委书记崔绍品对记者说,然而,不可否认,近年来,我们的茶叶产业大而不强,发展面临瓶颈。

瓶颈在哪?记者问。

崔绍品说,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发展采用粗放型方式,科技含量不高,导致茶叶质量不高;二是茶厂众多,竞争无序,品牌众多,但却没有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三是茶农的整体素质不高,种植技术有限。

那么,你们如何破解面临的难题呢?记者追问。

为解决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采取清园除草、改土、改树、增施基肥、病虫防治等措施进行茶园低产改造。其次,我们整合茶厂,集中资源,努力打造品牌,为此,我们还引进了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希望能借助品牌力量有助于打造自身品牌。再次,我们认真开展茶叶的生产、护理、裁剪等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技术。崔绍品徐徐道来。

其实,除了茶叶,我们镇还有一个农业支撑产业,那就是种桑养蚕产业。加尤镇纪委书记胡振宇说。

是啊,去年全镇拥有桑园面积14360亩,有蚕农2205户,实现养蚕12502张,产量9805.4担,产值1765万元,蚕农户均收入8004元。加尤镇宣传委员刘正永补充说道。

加尤镇种桑养蚕最大的村在哪呢?能否参观一下?记者问。

刘正永说:我们镇种桑养蚕最大的村是么贤村,我们就一起去么贤村看看吧!

前往么贤村的是一条村级公路,加上几天来的连绵春雨,路面泥泞不堪,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公里,我们的车却开了足足一个半小时。

我们刚一下车,么贤村村支书杨秀标便迎了上来,热情地跟我们握手。

杨秀标向记者介绍说,么贤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去年全村种桑养蚕面积3700多亩,产值500多万元。种桑养蚕户年收入最高的有六万元,少的也有二万元。

这就是我们么贤村的种桑养蚕大户黄雨崇。记者在黄雨崇家采访时,刘正永介绍说。

去年种桑养蚕收入有多少?记者问黄雨崇。

去年我们家共种桑25亩养蚕31张,收入大概4万多元。你看,这是去年县里奖给我家的农用拖拉机。黄雨崇指着一台摆在大门外面的小型拖拉机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种桑养蚕是大石山区群众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么贤村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种桑养蚕有奔头,收入也不比外出务工差,纷纷回家种桑养蚕。据了解,黄雨崇的儿子叫黄泽问,2008年毕业于广西机电技术职业学院,曾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两年,也曾自主创业开过干洗店,但2010年回家过春节时,看到父母种桑养蚕经济效益好,大有作为,于是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家帮助父母种桑养蚕,由于有文化有知识,在种桑养蚕方面为群众起到示范作用,深得群众信任,在去年村两委换届时当上了村委副主任。

谈到全镇种桑养蚕下一步工作打算,刘正永说,一是继续完成部分桑园改良换种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科技意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三是集中精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分养新技术,重点抓好中心共育户的小蚕共育工作和各村小蚕共育员的技术包户培训工作;四是逐步提高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切实促进蚕农增收;五是组织指导抓好蚕沙池建设及桑枝食用菌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选准切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跨越发展,促进农民较快增收,才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记者看来,加尤镇切切实实做到了这点。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凌云加尤镇,切中实际 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