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立顿并用 整合资源 做强中国茶

放下《茶经》,再振中国茶品牌,这一观点提出后,很多读者来电或来信与我交流,有的十分认同,有的则坚决反对,听起来是各有各的道理,但是,站的高度和看的角度有很大差异。
中国茶不需要立顿,这一观点惊艳亮相后,似乎立顿要与《茶经》一同被抛弃,同样引来争议无数,我也有些惊讶: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有人立即拍案而起,撰文指出:中国茶真的不需要立顿吗?言之有物,论之有理。
事实上,远卓品牌机构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但是,我们大可不必走入一元化思维的死胡同,一定要弄个非此即彼的结果出来。
《茶经》是不可磨灭的茶叶论着,现在只是放下,就如我们看完一本好书,不能总是捧着她,需要将之放下一样,但是,这种放下是暂时的,我们大可不必把看完的书彻底扔掉。
《茶经》也一样,今天放下了,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拿起来,而不是一天到晚就知道《茶经》,或者说,只知道以《茶经》为代表的茶叶典籍,而严重忽略了茶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换言之,中国茶业要发展,一定离不开创新,由其是思维创新和理念创新。创新就是要努力想以前没有想的东西,整合以前没有整合的资源,努力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迈出以前没有迈出的步子。
例如,声名鹊起的云南普洱茶践行创新,组织100余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历时五个月,重走300多年的进京古茶道将普洱茶送到北京,引起轰动,当年即热销五千余吨。一年后,针对北京普洱茶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马帮再次进京,联手抵制不良现象,以扞卫普洱茶的品牌荣誉。
再如,浙江安吉白茶创造出母子商标模式,不仅完善了茶叶质量的可追溯体系,有效遏制了企业、农户共用安吉白茶品牌造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而且试着走出了一条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涌现出千道湾、世外茗源、宋茗、大山坞、黄浦江源等一批批可圈可点的茶叶品牌。
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看《茶经》一定要换个角度来看,因地制宜地利用《茶经》,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老眼光,翻以前的老黄历,那么,远卓品牌机构认为,我们就没有办法挖掘出《茶经》的时代价值,以《茶经》来促进中国茶业的发展。
师夷长技以制夷。品牌的世界里,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今天,我们看立顿,更多的是要学习其长处,例如,其品牌塑造的强烈意识和系列方法、营销推广的战略和战术、产品品质的持续和统一等等,而不是要把立顿奉若神明,仿佛一切都要向立顿看齐,唯立顿马首是瞻。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立顿一棍子打死,似乎立顿就没有一丝半点的可取之处。就目前的中国茶而言,立顿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尽管处于骄傲地位的中国茶有点儿不屑与立顿为伍。
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今天看来,立顿是一个成功品牌。只要我们注意到中国茶的特殊之处,清楚二者的系列差异,我们就可以把立顿当作老师,认真学习。
再者,韩愈1000多年前就说过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中国茶叶企业弯下腰来,谦虚学习又有何妨呢?
基点都多高,胸怀有多广,眼界有多宽,我们就能走多远。今天的中国茶业,既需要《茶经》,也需要立顿,只是利用的时间、顺序和方式不同。但是,我们不需要争论更需要谁的问题,争论没有意义,实干才能不断创造价值。
当然,茶企可以不服气地说,需要《茶经》之道,立顿之术,但不论怎样,茶企都要充分整合资源,尊重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二者并用,努力创新,做强品牌,否则,一切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付亮,着名品牌专家,远卓品牌机构策划总监,中国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第一人,首次提出一分钱做品牌的运作理念、系统理论和操作技巧,已经凭借超低投入为众多品牌创造过知名度和美誉度火速飙升、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的佳绩,着有中国第一本超低成本品牌运作论着:《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资深品牌培训专家,GLOBRAND首席品牌顾问,近百场品牌塑造课程及论坛主讲嘉宾,经典课程《一分钱做品牌》深受各地企业家追捧,现已成为企业进行超低成本品牌运作的首选培训课程。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经立顿并用 整合资源 做强中国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