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六大茶山及其茶质特点

普洱六大茶山海拔12001500米,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用六大茶山茶树叶制作的普洱茶,色、香、味俱佳,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在明、清两代,是岁岁进贡皇帝的贡品。
攸乐茶山:在今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为明清时期的车(里)茶咽喉之地。18世纪初叶,由于攸乐茶业发展,清朝廷在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攸乐同知,征收税捐,设驻守五百名,当时往来普洱攸乐驮运茶的马帮达1000匹。乾隆元年(1736年),攸乐同知撤回思茅,攸乐设把总管理    易武茶山:包括今易武乡内的易武,曼洛、麻黑、易田四个村公所的茶山。明末清初,大批石屏人涌入易武,开辟茶园进行茶业生产及交易。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形成了易武处处有茶地,户户都种茶的情景。到光绪初年(1877年),年产干茶5000多担,加工茶叶的茶庄发展到17家,所制的七子饼茶成为普洱茶中的一个品牌。
蛮砖茶山:又称蛮耑,今称曼庄,为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两个村公所的茶山。清阮福《普洱茶记》及雪渔《鸿泥杂志》等史书记载:倚邦、蛮砖者味较胜。蛮砖茶山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以前就已形成规模,由石屏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种植,年产茶1000担以上。据曼庄关帝庙碑文记:蛮砖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一山。
革登茶山:为象明乡的安乐、新发的两个村公所茶山。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勐腊县志》也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革登八角树旁的一棵大茶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革登为云南古茶区闻名之地,清时,年产干茶500担以上。
慢撒茶山:在曼腊乡,今称曼洒。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勐乌、乌得未划入法属老挝之前,在今曼腊乡接界的中老边境一线的山梁,皆称为慢撒茶山。光绪二十二年后,两乌被割让,慢撒茶山只包括中老边境一线中国一侧的曼洒、曼得、曼腊三个村公所以及易武乡麻黑村公所的茶山。慢撒茶山范围较大,种茶的村寨也多,清代茶业兴旺时期,一季就能产400多担。
倚邦茶山:为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三个村公所的茶山。茶山内曼松产的毛尖茶,因质厚味美,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被清朝廷指定为贡茶。当时就有年解贡茶二十担和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倚邦所产的紧团茶即元宝茶,曾销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很受欢迎。倚邦由于茶叶交易兴旺,当时曾建过石屏会馆、四川会馆及楚雄会馆。
  莽枝茶山:为今象明乡安乐村公所勐芝大寨茶山。清师范所著《滇系》载:莽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传为武侯遗种,夷民祀之。清雍正、乾隆、嘉庆年间(17231820年),莽枝茶业比较兴旺,道光年间(1821年)后,茶业逐步衰退,变成了革登茶山的一山。《普洱府志》(旧志,1850年编撰)记载:革登在府南四百八十五里,莽枝山在府南四百八十里。说明两山之间相隔不远,所以莽枝茶山与革登茶山,实际就是一个茶山范围。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几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7)、易武茶与曼撒的很相似: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普洱六大茶山及其茶质特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