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对话走在复兴路上的福鼎白茶

5月22日,在2010年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骆少君指出,白茶是我国茶叶大家族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名门望族,尤其福鼎白茶更是最古老的珍品。作为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历史尘封太久,今人知之者不多,但现在,它信心百倍,走在了复兴的路上。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捧出最好的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因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清康熙年间,福鼎白茶就通过沙埕港出口远销至海外。长期以来,福建省福鼎市所产95%的白茶均作为出口用途。福鼎白茶曾经一叶难求的外销辉煌史被茶业中人如数家珍地讲述。民国时期,一部讲述福建宁德地区风情物志的《太姥山全志》形容此时福鼎白茶产业的盛况:绿雪芽,今呼白毫。运售国外,价与金埒!
去年11月,福鼎白茶(太姥银针)入选2010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0年元月,福鼎白茶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给福鼎茶产业带来了一次与世界进行对话的难得机遇。
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团告诉记者,为应对世博良机,把最好的白茶产品推向世博,该公司特别推出福鼎白茶精品品牌太姥银针,并长期入驻世博会联合国馆,向各国友人全面展示福鼎白茶的独特魅力。福鼎市还先后举行了世博白茶仙子、世博茶寿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为世博会期间福鼎白茶的展示推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和其它九大名茶代表密切合作,有序推进十大名茶的整体包装销售等工作,确保延续世博十大名茶的品牌效应,为后世博时代福鼎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丽与健康
如同当地令人心怡的自然风光一样,福鼎白茶中白毫银针的美丽传说在民间千古流传。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瘟疫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药为家人治病,但都徒劳无功。蓝姑得到南极仙翁指点,白茶树可以普救穷苦农家的人们,于是她采摘、晒茶,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给得瘟疫的人们喝,终于战胜了瘟疫恶魔。
于是,太姥山周围种上了许许多多白茶树。细长尖尾、一身雪茸,犹如一根洁白的银针。于是有人提议就叫白毫银针。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白毫银针。
据陈振团介绍,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以顶芽肥壮、毫心大为最优。如果是夏茶,由于气温高,抽芽快,就很难制出好银针来。现在,福鼎茶区的茶农为了制好白毫银针,往往将已有1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头春采摘后,马上进行台刈,刚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针茶,这种秋针,制造白毫银针其品质并不亚于春茶。
4月24日,由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组委会主办的世博茶寿星评选,茶界泰斗张天福、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世界笛王陆春龄等在内的30人当选,其中福鼎市占2名。据介绍,世博茶寿星评选活动是从2009年底开始的,评选条件为身体健康,能自己行走,饮食起居能够自理,90岁以上,喜欢喝茶的老茶人。
白茶对人体健康的贡献已经屡被佐证。这是由于选用大白茶和大毫茶中的优质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工艺加工而成,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最大程度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原始、自然、健康。
默契的配合
福鼎白茶走在复兴的路上。在福鼎的特色农业中,茶叶排名第一;在当地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中,茶文化功不可没。因此,政府一直给予茶产业高度的重视。作为经营主体的茶农、茶厂和茶商又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形成最默契的配合。福鼎市13家茶叶龙头企业组建了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有策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白茶营销工作。
福鼎市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把白茶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充分。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主管茶叶工作。他说,福鼎白茶谋求在品种改良、品牌建设、新技术应用、休闲观光、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上突破。他指出,福鼎人在长期种、制、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民风民俗等要好好挖掘,并探索福鼎特色的茶道,真正提升和、静、怡、真的茶文化精神。要把白茶打造成福鼎高效农业的品牌,成为福鼎现代农业的形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零距离对话走在复兴路上的福鼎白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