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茶须知体质和节令

 
 晾晒茶叶的竹篾
岳子淳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万语与千言
不如吃茶去
赵朴老这首诗道出了中国茶文化的真趣所在,也点出了茶禅一味的缘起,如今嗜茶之人越来越多,很多朋友渐渐开始迷茶、访茶、品茶、斗茶,但当你问他为何喝茶,品茗何趣之时,往往听到的答案是离题万里。
我喝茶的时间不短,但爱茶的时间不长。廿余年前,在公共汽车公司学开车的时候,一个大玻璃罐头瓶里撒上一把茉莉花茶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喝一天,那时候,我们家只有茉莉花茶,喝茶是为了解渴,夏天在车上,打开瓶盖咕嘟咕嘟灌上一通,真叫痛快。
直到1996年到山东淄博张店工作,认识了段莉华夫妇才开始知道功夫茶。后来,朋友团子又送了我们一套功夫茶具,我们也买了铁观音,来客人的时候,荣荣就开始张罗功夫茶了,在看着荣荣摆弄半天终于分到我们面前一人一小盅清香四溢的清茶时,她脸上也洋溢着一种充满成就感的快乐,我们也一边咂吧着嘴一边赞美说,嗯,好茶!其实,现在看那时的我们,都不懂茶,但真的开心、真的快乐、真的是在享受茶带来的幸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杯茶,因为喜欢,就是好茶!
到了2001年,我喜欢上紫砂,影友杨书芳送我一把民国的紫砂小壶,结果被释仁修法师喜欢上了,临走把我这把壶顺手牵羊,不知道现在他那里养得如何?从那时到现在,我已经有了二十几把紫砂壶,渐渐成了养壶的奴隶。
听说绿茶可以防癌抗癌,我曾有几年喝绿茶的量剧增,4月新茶上市到国庆节,就喝掉两盒半斤装的龙井,茶价逐年攀升,喝茶也成了花费不小的一种日常生活消费。
我喝茶至今也只能算是喝茶,不会品什么岩骨花香的岩韵,也道不出什么叫观音韵,什么是枣香、樟香、药香但在喝茶的过程里能体会到清闲的滋味和肉身的舒畅。一连串茶屁噼啪作响虽然让酸文人们会骂我粗鄙,但那种真实不虚的舒服才是我自己的。在我看来,那些玄之又玄的名词术语和装模作样演戏般的茶艺表演,都不过是以茶为名头的包装售卖罢了,茶是用来喝的,不是让茶来蒙人的。
喝茶的人常常会说茶禅一味这句口头禅,明海师在《茶和禅》一书的序言中写到禅茶一味时说茶遇水舍己,而成茶引,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当年我就为这段话买了这本书。而林治先生在他的《茶道养生》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春,林先生与茶友一道赴河北柏林禅寺拜望净慧法师,净公邀几位去吃茶,他们品过灯照师冲泡的茶后,好奇地问净公和尚这是什么茶,净慧法师微笑着说:好茶。
茶本无相,相自心生。今天,在我多少了解一点茶的知识以后,喝茶已经多了些许分别之心,少了那原本无心的清福啊!
从体用的角度说茶,茶性苦寒,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品饮的,所以《茶经》就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从茶性寒热上简单来排一个次第的话,红茶性温,岩茶性平,观音和绿茶性寒,普洱则以熟化程度从寒到温均有,择茶时不妨依据自己的体质和节令慎重考量。(作者系沪上茶专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择茶须知体质和节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