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茶的三种境界 你到哪重

禅宗修行,有这样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习茶亦是修行,也有这三重境界。
初学茶时,看茶是茶,著于表面形式
见种种茶的型、色、香、味、口感,惊艳于芽嫩毫纤的叶片,馥郁清幽的香气,汤清水软的茶汁,精致洁雅的茶器。更爱温杯烫盏,分茶静品的仪式感。
仿佛初入山林,对山间曲径,涧中溪水,流连忘返,希翼珍宝藏于其中,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修习渐深,看茶不是茶,以为有所得
磨练烹茶的技艺,精进鉴茶、品茶的功夫,将习茶、品茶当做求索。
见到每一道茶,便对应出适合它的水质、水温,应用的茶器,注水的力道,出汤的速度
品评茶的外形、气息、汤色、滋味、叶底;
考究茶的产区、山头、年份、工艺、选料、拼配、存储
此时境界,将茶分为三六九等,七门八类,有着好与不好、喜与不喜的分别之心。
仿佛久入山林,知道本来无山,是土石草木和合成山,对于山中杂宝,更是如数家珍,但隐隐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修至无修,看茶还是茶,心茶不二
烹茶,不再刻意追求技巧、器具、水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每泡茶却都是当下可以达到的最好;
品茶,知道每道茶各有其:色泽、香气、滋味、口感、喉韵等,却也明白茶本无好坏,是心有差别;
鉴茶,若有人问,便有针对问者的种种解说、诠释,若无人问,心如平镜,种种茶即种种茶;
存茶,顺茶性、用地利、合天时,每隔久久,偶品一泡,就像与至交老友相会,知他就当是这个样子。
山林游罢,绝顶凌毕,归家稳坐,茶来,瓢瓢都是好水,茶去,片片俱是佳茗。
有人问:你拿禅喻茶,当知禅茶一味是何味?
但禅既不可说,茶味亦不可说,勉强答个:吃茶来!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修茶的三种境界 你到哪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