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人吴结明,十余年来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探路智能茶叶加工的制茶人吴结明:十余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1986年岳西县汤池中学高中肄业吴结明并非科班出生,20年时间里,我辗转了多个岗位,2005年,出于对茶叶加工市场的看好,注册创办岳西县丰源茶叶机械厂。虽然市场前景不错,毕竟不是茶机专家,吴结明十余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虽然效益不错,但生产的都是些零散的茶叶加工设备,不能形成全自动化,于是渐渐有了研发自动化茶机生产线的想法。
吴结明当过几年茶机学徒,也有了5年多自己生产茶机的经验,缺乏高端的理论让他的梦想止步不前。我头疼了好久,凭我当时的掌握的知识是根本无法进行设备改善。为此,吴结明多次拜访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合肥三十八所、江西省农机研究所的专家。
有了专家的指导,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吴结明的目标已初步实现,过程中少不了许多磕磕碰碰。其中,让吴结明印象最深的是茶叶烘干用电技术的突破。那时候连续式自动化生产已基本完善,但是用电耗能实在太大,既然说是‘清洁’,那这个就一定得省电节能。热传导是合肥三十八所的拿手技术,吴结明因请教此事往返合肥不下数十次。专家给了改善计划,将传统的热空气加热法改成了设备内加热,一天能节能60%左右。如果按一台茶机一天制茶10小时计算,一个茶季下来能节约最少2000余度电。节电节能给茶商、茶农节约了不少制茶成本,这也为产品的良好口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第一笔订单是卖到了菖蒲镇凉亭茶厂。新项目的第一次销售,吴结明仍记忆犹新,在成果出来后,凉亭茶厂便多次来我们公司对茶机现场观看、试用,对自动化茶机生产线保持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为了使他们更放心,我把机子拉到他们厂里,等过了茶季,他们确实感觉到可用,再收取费用。
以前制茶要

8个人,现在只要3个人,省了人力,操作方便,产品合格率还更高。因为是电子控温,以前制茶‘焦一锅、红一锅’的现象也不再出现。茶季试用结束后,凉亭茶厂负责人对这个生产线给予了高度评价。于是,吴结明进一步增强了研发信心,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必要的辅助设备,结合试用报告,对茶机再次进行了改造升级。
现如今,吴结明的公司与多个研究所都形成了合作关系,以其技术依托单位,其技术工艺成分在吸收、消化国内同类产品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自主创新,先后获得十多项国家专利。最新研发的清洁化连续式名茶加工生产线,大大减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工的出来名茶仍保持传统手工制茶的所有优点,吴结明的这个创业项目为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探寻了新的出路。
所以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话说的真的很有道理,只要你肯专研,愿意学习,没有什么事情是完成不了,成功不了的。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制茶人吴结明,十余年来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