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茶送客人走茶凉否

喝茶要讲礼仪,有些礼仪同样需要用茶来呈现。客来喝茶,茶毕送客,这是中国人待客的礼貌和习惯。如果言语不合,或者是客人迟迟不走,主人往往会用茶来表示请去的意思。人走了,茶本应凉。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凭什么让一壶水在原地为远去的背影,持续地沸腾?
清代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在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前去拜谒他的上司巡抚大人,按照当时的礼节是不能带扇子的。可是这个县令却拿着折扇进边扇扇子变走进了巡抚衙门。巡抚大人看到他这样显得很无礼的样子,就借请他脱帽宽衣的理由把茶杯端了起来。巡抚衙门中的仆役看到了,就买上喊道送客。县令一听,马上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很狼狈地离开了。
人走茶凉?喝茶的人,冒出这样的话,悲哀!这样的话,竟能留下来,传下去,真悲哀!客来了,请备水沏茶;客走了,我备水沏茶。所谓人一走,茶就凉,是地道的谎言。
茶终究因人而在。没有人,茶就没味了。哪怕是收藏名山高阁的极品贡茶,在和舌尖相遇之前,到底是不是茶都一直是个问题。
没了这个懂我的人,我还是那片至尊至上的茶吗?喝茶的那个人走了,茶心里拔凉拔凉的。远离人性,不以人为本的茶叶,背离健康、安全的茶叶,人走了,凉下来,是理所当然。
你走了,茶就凉了,多半是自己的问题。对好茶的描述都少不了一个韵字,岩韵、陈韵、海韵、观音韵。好茶各得其韵,不同韵味之后,其共同之处就是有余意之韵,即回甘、留香、能品味。自己离开了,其实没必要留下什么打扰谁。如果真要留下什么,那就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泡有品质的茶,想想自己有岩韵、陈韵还是观音韵。
杯子对面,离去的若真是知己,你的世界也没必要凉下去。大不了独自在后面盯着杯中的叶片说一声:我会想你的。
每次有人背叛自己,毛爷爷都会说四个字随他去吧。即使整个世界都离你而去,你也要保持茶壶的温度,这才就不负好茶不负卿。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离合是常事,悲欢何须多?有些喝茶的人,喜欢入戏,在一杯茶上玩儒家的茶礼、道家的茶趣、释家的禅机,在一杯茶上悲悲戚戚,动则推窗长叹人走茶凉!何必呢?初举茶杯,第一次和茶亲密接触,故做多情,模仿几下就够了。真的喝茶,像是过日子,不是玩家家,平淡才是功夫。
一切都已远去了,世界一个影子都没给你留下。此时,你也要告诉自己,世界因你而温柔如初;你也要好好地整理自己的茶具,在茶的空间里,从容地为自己泡开一屋茶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喝茶的境界,不局限于枝节末技,不局限于来往去留,不局限于成败得失!盛开与凋谢,花枝总静默在风中、雨里、雪后。所谓痴迷,就是放下自己,端起一杯茶和放下一茶杯,本应是一样的敬畏、庄重,本该一样地欢喜、悲欣。
古代留下的端茶送客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学习,如果将其含蓄地用到更多的社交场合中,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亲切、流畅、默契而减少一些尴尬。修为到家,人若走,茶未必凉。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端茶送客人走茶凉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