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红茶,片树叶的往事

宜兴古称阳羡、荆溪,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的最早的贡茶便诞生在这里,史称义兴茶、阳羡紫笋、晋陵紫笋。卢仝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夸奖,白居易有“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的妙语,李郢则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夸张,这些千古咏茶名句,为皇皇《全唐诗》增添了不少茶的滋味。

南山白蛇衔种

相传在铜官山麓南岳寺旁有一泉眼,叫卓锡泉或珍珠泉,泉水清冽异常,大旱不竭,唐时寺内有一个叫稠锡的禅师常用这种泉水烹煮桐庐茶。不久有白蛇口含茶籽于寺旁,从此滋生蔓延成茶园,制成的茶叶称蛇茶或南山茶,品质特佳,享有盛誉,从此蛇种茶也成了名茶。据后人推断,这实质是讲的野生茶树,树龄愈老,其味愈厚,自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喜爱。生活在中唐时代的陆羽实际上也是非常推崇野生茶的,他的《茶经》卷上“之源”中就有“野者上,园者次”一说,时至今日,地道的宜兴“野山茶”还是爱茶人趋奉的稀罕之物。

茗岭汉王艺茶

说的是西汉末年,汉王刘秀参加绿林军,战败逃命,流落宜兴山区,在茗岭“课童艺茶”,从此宜兴才有茗岭茶。明代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也记载过“汉王茗岭种茶”的传说,当然这种传说至今没有找到更多史实依据,很难认定这一传说究竟源于何因。

枭山潘氏兄弟识茶

《重刊宜兴县旧志》云:“旧传潘氏三兄弟游北山(一说湖父颐山),指一草云:此可为茶。烹(一说采)之信然。人以为神,为立庙。”说是潘氏兄弟在宜兴湖父(唐代宜兴贡茶的主要产地)山中游玩过程中发现了宜兴茶,并为当地百姓认可,广为采摘、饮用,最后潘氏兄弟三人被当地人奉为土神。

陆羽在《茶经》卷下“之事”中曾引用《桐君录》中“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之说。这里所谓的晋陵是常州的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仅有阳羡。当时所谓“出好茗”,并不是说生产好茶或者种植好茶,应该是指出产野生茶,因为当时的茶叶是和其它草药并列的。由此可以推断,阳羡产茶在公元22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相当的名气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宜兴红茶,片树叶的往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