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把茶品做成艺术 把商品做成文化

10月,不是采茶制茶季节,在黄山市太平区的猴坑茶厂里,光滑的桶锅,软而薄的竹畚箕,等候着来年春天的忙碌。
什么是杀青?什么又是理条、整形、毛烘、足烘、复焙?在太平猴魁省级传承人方继凡的眼中,这一完整版的古法制茶手工流程,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猴魁制作技艺的专长,为此,方继凡还专门编写了一本连环画《猴坑传奇》,详尽描绘猴魁制作技艺以及茶乡茶农的故事。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茶园皆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生态极佳的茶乡,传承千百年的好茶,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勤劳质朴的茶农,传承千百年的工艺,有一套完美的流程。茶叶的制作技艺从大的方面来说只有两步,即采摘和炒制。但方继凡告诉记者,猴魁的制作,从采摘开始就特别考究。谷雨前后,当芽稍长到一芽三四叶初展时,就可以采摘了。采茶也是有四拣之说,拣山、拣丛、拣枝、拣尖。拣山,指的是要在云雾笼罩的山上采茶,拣丛指的是要在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拣枝指的是要在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拣尖就是掐尖,要尽量采摘肥大多毫的茶叶。
至于炒制过程,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熟悉采制技艺的不仅只有正牌传承人,在猴坑茶厂工作不久的小李也能熟稔地报出一串数据:杀青得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温在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至100克,历时2至3分钟翻炒。毛烘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足烘的投叶量为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约九成干,下烘摊放。复焙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
念叨着那一片繁忙景象,记者对眼前这杯沏好的太平猴魁顿时心生敬意。透明玻璃杯里的猴魁茶,叶色苍绿匀润,汤色清绿明澈,恣意地绽放出大自然的美,更绽放出茶农们的心灵手巧。
从1912年至今,茶农茶商们将太平猴魁传播到五湖四海,古老猴魁茶不断拔得头筹、荣誉等身,并被作为国礼传达华夏的文明和友谊。方继凡说起这些来,很是自豪:从祖辈方南山在南京开第一个茶铺,到自己在黄山脚下引领山民富足一方,茶品终成艺术,商品终成文化。
【记者手记】
由于不是采茶制茶的季节,记者没有亲眼看到太平猴魁的制作过程,但对青山绿水簇拥着的茶园和豁达开朗的种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相信,这项纯粹的手工技艺必然会与高山绝尘的茶叶一起,成为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太平猴魁,把茶品做成艺术 把商品做成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