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发展的五个时期

历代茶书、茶诗对黄茶的记载极少。关于黄茶及其加工的确切记载,主要在明清时期,而较早的资料仅偶有记载。经梳理,我国黄茶的发展历史,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的黄茶,在我国的发展从萌芽到衰落经历了五个时期,这里来分时期分别详细看看黄茶的发展历史。 萌芽期:西汉至隋朝
这一时期,黄芽之名已出现,主要是出现了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这两种。蒙顶甘露早在唐贡茶之前就已名动天下,但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具体的产生时间均不明确。霍山黄芽纯粹因芽头发黄而被称为黄芽,工艺上基本上仍是晒青。它的黄,指芽头天然发黄,仅为色素缺乏的表现,是一种低色素茶种。
发展期:唐宋时期
《唐国史补》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项、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靳州有靳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书中所记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可能是早期蒙顶黄芽的肇始。岳州邑湖含膏就是清朝记载的岳州黄翎毛,含膏冷,也就是今天的黄小茶北港毛尖。寿州黄牙就是沿用唐之前的寿州黄芽,不过已由晒青团茶演化为蒸青团茶。蕲门团黄与寿州黄芽属于同一产地。
上述的蒙顶茶、霍山黄芽和邑湖含膏三种黄茶始祖,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唐朝贡茶。而霍山黄芽至宋时,开始出现向散茶的演变。
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了一段饼茶加工中的过黄:茶之过黄,初人焙之,次过沸汤烤之。凡如是者三。八火之余六火,火数既足。这里的过黄,指的是一种特俗的干燥方式,干燥中以沸水烤之,类似现代工艺中蒸汽,制成后的饼茶表面略微发黄。
高峰期:明朝
黄茶的闷黄技术正式出现。明代,霍山黄芽炒青口感虽好,但韵味保存不够长久。采用闷黄技术后,茶叶韵味更厚更易保存,品质更为突出,能将霍山黄芽香高味甜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也解决了炒青茶香味易散、陈化较快、口感较苦涩等缺点。后来,蒙顶茶也发现了黄变后口味更甘和,韵味依然出色,慢慢摸索出一种炒黄与闷黄相结合的易保存的甘和的茶品,这就是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和蒙顶黄芽沿着两条不同的演化路径,发展出不同的闷黄技术。霍山黄芽为突出低色素、氨基酸含量高的特色,朝高甜度高茶香方向演变,采用了三锅或者两锅杀青,高火烘、湿闷,延长摊放时间,缓慢氧化发酵的技术,口感接近绿茶,但内含物充分转化,茶质保存了绿茶的营养物质,提高了甜度,却无重火重发酵之弊。蒙顶黄芽则充分发挥了蒙顶茶芽紧致的芽头优势,采用了三炒三闷的技术,因而极易保存,韵味独特,甘甜平和。
此时,霍山地区出现了新的黄茶品种霍山黄大茶。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因制作程序繁复、成本高昂,不适合平民饮用,而黄大茶采用较为简便的制作方式,可大批量生产,满足平民的需求。霍山黄大茶采用粗老原料、重发酵、高火烘、大批量制作等降低成本的方法,形成了粗枝大叶高火香的特色,是一款真正平民可饮用的黄茶。这就形成了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作为贡茶高端茶,霍山黄大茶作为平民茶的黄茶格局。
明许次纾《茶蔬》记载: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由此可见,黄茶是由于不善制造而产生的。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400多年历史了。
颠峰期:清朝
清朝是我国黄茶的颠峰时期,各地独自发展的黄茶技术开始成熟,很多黄茶纷纷出现,如平阳黄汤、贵州海马宫茶、广东大叶青、莫干黄芽。
清赵懿《蒙顶茶说》(此文约作于1892年)记:名山之茶美于蒙。岁以四月之言采,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尽摘其嫩芽。每芽只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焙用新釜火。以纸裹叶釜中,侯半焉。出而揉之。诸僧围坐一案,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于釜底口,烘令干。焙稍瓮,则叶背焦黄。稍嫩则暗黑。此皆剔为余茶。文中描述的就是蒙顶黄芽的加工工艺,其闷黄阶段是分两步。一是用纸包好后,用竹叶包好放到釜中,然后揉捻;二是闷烘,放到釜中,绷紧釜口后,再烘干。
衰落期:民国以后
民国战乱频繁,加上为了用红茶绿茶出口挣外汇,很多黄茶竟然失传了。
解放后,很多茶区绿改红。计划经济时代,又有很多黄茶因为产量减少,技术也开始遗失。至上个世纪70年代后,传统黄茶除君山银针和沩山白毛尖还有霍山黄大茶,别的黄茶基本停产或遗失。到现在,能炉火纯青地掌握黄茶制作技术的师傅已屈指可数了。
解放后至今,能够见到黄茶本来面目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很多茶友和专业茶人都只能以大师们当初定制的标准为参考来衡量所有见过的黄茶,但标准是统一的,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就出现了不以茶的品质来衡量,而是以黄变程度来衡量黄茶,越黄越好,汤也是越黄越好,根本就抛弃了黄茶本来甘甜平和的本质特点,甚至还出现了以是否鲜爽作为黄茶标准的茶人,标准混乱的一塌糊涂,黄茶一时变得真假莫辩。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黄茶发展的五个时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