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茶文化新契机

还记得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竹里馆》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光影对映深林的昏暗,看似平淡的写景,多少也隐喻了在落寞中不怀忧丧志的豁然心境。

从台北市西华饭店后方的“竹里馆茶馆大放异彩,到松江路“禅风茶趣茶餐厅融合茶与美食的缤纷,再到今天SOGO商圈内,号称台北东区最美的“若荷素食火锅店,力拼茶文创商机的黄浩然一路走来,不也正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境的最佳写照吗?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手打造的茶艺馆不仅作为品茗的场所,也可以是发扬茶文化的艺廊,这种执着,更是一种对茶文化传递与钻研的坚持吧?

竹里馆:从茶艺馆到茶文创学院

“竹里馆茶馆诞生在1996年,很快就成了台北品茶最美丽的惊叹号,更成了日本观光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朝圣首选。除了与爱妻细心规划的建筑与摆设,门外棚架以翠绿的植物遮荫,绿竹、花草,石阶小径、原木茶桌等共构的前庭,淡淡的竹香在空气中飘送。搭配馆内灯光与茶香共舞、书画与茶器和鸣的氛围走向,竹里馆无处不散发出一股和静清寂的茶风禅韵,令人醉心向往。

不过,竹里馆的定位并不局限于茶馆。黄浩然说,品好茶、焙制精致茶品、推广有机茶,原本就是竹里馆成立的最根本理念,因此大门口以“台北制茶所作为灯箱标示,而不强调茶馆的属性。黄浩然除了推广茶艺也深入钻研茶叶,每一款茶品都亲自烘焙,取得优质茶叶的最大公约数,并从焙茶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款茶品的特性,将茶叶焙出花香、果香、蜜香等不同香气。除了不定期在馆内进行焙茶作业,与来客共同分享他的心得,在茶叶烘焙弥漫的淡雅花香或果香中,感受竹里馆推动茶文化的用心。

经过十七年的用心经营,竹里馆今天不仅已走向品牌推广导向,更拓展为“茶文化创意学院,包括茶教学、茶文化(茶山小旅行、茶与音乐飨宴等)、茶文创(茶具、茶器设计订制;茶境空间、美学设计、茶文创商品等)、茶创业、茶与禅、茶与食(有机茶品赏、茶叶料理等)。其中茶教学不仅拥有中文解说,还制作有日文版本,让日籍旅客能从中了解台湾茶道精神。

为了不让餐食油烟影响馆内的自然芬芳,竹里馆从2008年7月开始不再提供餐点,单纯地作为品茶、制茶的文化中心。茶餐美食则移至竹里馆松江店“禅风茶趣,在简洁深邃的东方建筑美学中,将中国茶道精神重新演绎,并将传统茶艺文化注入现代饮食,享受以茶为主题的“天然、原味、养身、环保的新美食主义。

一般对中式餐厅的印象往往是人声鼎沸、热闹而吵杂,黄浩然却将茶艺馆幽雅恬静的风格注入,即便在高朋满座的时段,宾客也会不自觉地放低音量,融入悠闲雅致的空间中,感受传统人文茶艺精神,愉悦地享受现代珍馔美食,这是步入“禅风茶趣用餐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没错,黄浩然将餐厅定位为茶文化美食飨堂,细心营造的氛围也贴切至无懈可击的境界。

定位为茶餐厅,自然要有多元缤纷的茶叶料理,黄浩然强调以茶入馔,却远非一般直接将茶叶置于菜肴之上的单纯点缀,而是将每一道茶品的风味,透过不断的尝试,将茶叶的滋味完全融入美食内的细微处理,因此不仅风味特殊且格外爽口。

对茶叶的专精深入,使得黄浩然融入佳肴的茶品涵盖了五大茶类,包括绿茶类的龙井、青茶类的冻顶乌龙与包种、白茶类的白牡丹、黑茶类的普洱、红茶类的滇红等。根据茶的特性,配合适当的食材,透过不同的烹调方式,让两者各领风骚、相互辉映。如龙井虾仁、佛手熏鱼、包种烧鲜鱼、红茶玉串、普洱东波肉、乌龙椒麻鸡等,沁入茶香后的美味入口不仅不油腻,饱足的感觉也让体内毫无负担,可说是真正的冶茶、冶食了。

我特别喜欢“白毫玉叶鸡米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将剁碎的鸡肉加上口感较嫩的切段小芦笋,连同一般人难得品尝的白牡丹茶炒后,再将萝蔓莴苣剥下修剪成茶叶状作为衬底,完美的构图就已让人食指大动,包覆起来入口带着酥软的嚼劲,一起在唇齿舌尖瞬间爆发的愉悦快感,更是让我回味再三。

若荷:台北东区最美的火锅店

台北东区最热闹的SOGO商圈,敦化南路与市民大道交接的巷弄内,可说是东区人气指数最高的一条餐饮街,聚集了最多的火锅店,有人昵称为“火锅一条街,列为台北火锅的一级战区。黄浩然却大胆投入古典的中国式装潢,卖起了蔬食火锅与台湾茶,对象居然是年轻人与外国朋友,令好友纷纷为他的创意捏了一把冷汗。

事实证明,黄浩然竹里馆的第三家店,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耳边传来的轻巧乐章、富有禅意的漫活氛围,果然大受欢迎。在闹区中独树一格,带给繁忙的都市人,一种清静优雅的素食用餐空间。

有人说“若荷简约的设计中,绝对带有修行人的朴实性格,细看也不无道理。无论店内栽植的装饰盆栽或彩绘灯笼,作为隔间的缕空花窗,甚或裱框画作等,都让前往用餐的朋友感受宁静自在、与世隔绝的舒适感受。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打开茶文化新契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