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概说

在某些书籍和材料中提到:纯料古树茶是1995年后开始大量出现的。但是,据笔者亲历所知,事实并非如此。

此事还须从普洱茶复苏的源头说起。

1994年8月和1995年春季,台弯茶人吕礼臻、陈怀远、林仲义、白宜方等19人首次到易武,经他们建议,易武乡党政班子派李家能主管,廖文启协助,吕礼臻投资,郑军民等人负责收毛茶,由李家能、许寿培、廖文启、郑军民、张毅、李捌时和原同庆号学徒张官寿和曾学过饼茶包装的张世勋、许培文、余世高参与,在政府原伙房传授和学习饼茶复制、包装工艺。当时中心小学的彭云书老师带学生帮忙参与准备毛料,每次历时约7天,先后制作了两批不足两吨的饼茶作为推广样品,由廖文启带领商人游览和拍摄历史文化及古迹,以便向外界宣传。这两批饼茶的制作,使张毅等人学会了饼茶的制作与包装等技术;而这两批饼茶的宣传性销售,引来了众多的茶商。张毅在负责接待港、澳、台等地来宾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茶业动态信息,率先恢复起茶业的个体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对当地饼茶加工和包装技术的推广与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期间,张毅师傅主要做台地茶或混合茶,从不曾有过“老树茶”与“嫩树茶”之类的概念,更不曾将此两者分开做。而且,当地茶农也不曾有此概念及其习惯。

2003年以后开始逐步有人在象明和易武一带倡导老树茶与低龄树茶分开制作和销售。到2004年春,市面上的古六大茶山的“老树茶”与“台地茶”毛料才开始逐步划分开来。在此过程中,又有人发现放荒在杂木林间的茶比同龄园林茶优良,并有人高价收购,便又分出“荒山茶”。

这就是当地“老树茶”与“嫩树茶”分离的过程。因此,在2004年春季以前,易武、象明一带的茶,在成品市面上几乎没有纯料古树茶。

这两类茶的分离,使其价格日益悬殊,也使得茶业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经过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古六大茶山老树茶与低龄树茶毛料条索上的本质区别,是叶片的薄厚、色泽、毛度、叶韧度上等方面的不同。看冲泡后的新茶叶底,老树茶深绿色或深黄绿色,低龄树茶浅白或浅黄色,陈化后,老树茶与低龄树茶会变深褐色或浅褐色。在老树茶与低龄树茶毛料气味上的区别,主要是老树茶带有酸气味,酸气越浓越纯,其茶质越优良。老树茶与低龄树茶滋味上的本质区别,虽然涩度是个特征,但也不能简单地以涩度高低来划分,还要看茶尖的老嫩度、不同茶区茶味的普遍性特点,尤其要综合茶味的甘甜浓厚度等来分辨。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概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