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点 面互动 强化产业布局 合力推进茶业发展

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兼顾红茶乌龙茶花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以农户为主体,以无性系良种为突破口,加快茶园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集群,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开展茶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宣传推介,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动区域品牌整合,打造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贵州绿茶品牌;积极发展茶叶中介组织,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茶产业成为带动茶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全省茶园面积5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400万亩,茶叶年产量20万吨,茶叶年产值150亿元。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2000家以上,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群示范区6个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3-5个、5000万元-1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10个、1000万元-5000万元的茶叶龙头企业30个以上,茶业叶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00个,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培育2家茶叶上市企业。围绕2010贵州五大名茶、三大名茶,培育省级名牌5个,中国名牌2-4个,驰名商标1-3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2-3个,贵州绿茶成为中国着名地域品牌。贵州成为高品质绿茶的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大宗茶出口的重要基地,成为在规模、品质、品牌上成为引领中国绿茶发展的大省。

贵州茶产业发展重点

茶园基地

重点建立面积500万亩以上的黔北、黔东、黔西北三大产业基地,黔中、黔东南黔南二条观光茶叶产业带,黔西南茶产业带。黔北、黔东、黔西北等三大茶产业基地发展到茶园面积350万亩以上,成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中国高品质绿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出口大宗绿茶的重要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茶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黔中、黔东南黔南二条观光茶叶产业带发展到茶园面积120万亩,实现重要风景区观光茶园全覆盖,使茶产业成为区域旅游业的重要载体;黔西南茶产业带发展到茶园面积30万亩,成为贵州优质早生绿茶和花茶坯产业带。

全省茶树良繁体系,重点建设2-3个茶树种质资源圃,9000亩高标准母本园,18000亩苗圃基地,50个茶树示范园,提纯选育出地方群体品种10个以上。建设一批茶农专业合作社,使贵州省茶农专业合作社总数达300个以上。

茶叶企业

十二五全省新增茶叶加工企业1500家以上。培育壮大一批茶叶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省外优强茶叶加工企业,吸引一批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使全省茶叶企业加工厂发展到2000家以上,实现产业加工能力与原料基地配套。加工实现春季生产高品质绿茶,夏季加工红茶,秋茶生产乌龙茶,秋冬茶可加工茶砖,粗茶以及粗枝大叶可用于茶叶深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步建设一批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茶叶保鲜库及冷链物流。

培育茶叶销售企业,加大销售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台湾、福建、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大茶商经销贵州茶,使茶叶销售企业达500家以上。其中,培育2至3家大型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上市企业。

宣传推介和营销网络建设

围绕目标市场,宣传推介全方位、高密度,进一步建立销售渠道网络。支持各地组织茶叶企业、基地县以集群方式,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参加全国高端茶博会并同步举办万人品茗活动。依托省内产地茶叶批发市场,通过直销、代销、代理、加盟、连锁等营销方式,开拓市场。密切与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合作,利用好国酒茅台国品黔茶平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目标市场加快建立贵州茶销售渠道网络,加快发展专卖店、专卖柜和连锁营销;加快营销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多元化渠道,提高贵州绿茶的市场占有率。

茶叶批发市场和茶青交易市场

搬迁西南茶城,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产地茶叶批发市场,在贵阳新建1个集销售茶产品、传播茶文化等多功能、复合型茶叶市场,使之成为销售、推介贵州茶叶的重要平台,改造提升太升茶叶批发市场、贵州茶城、安顺茶叶批发市场和都匀茶叶批发市场,提高辐射带动力,在石阡、铜仁、黎平、纳雍等主产县建立一批产地茶叶批发市场。新建一批茶青交易市场,使全省茶青交易市场发展到200个以上。

区域布局:三大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带布局

十二五,我省重点建立350万亩的黔北、黔东、黔西北的三大茶产业基地,其中,黔北优质绿茶产业带120万亩、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110万亩、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120万亩;黔中、黔东南黔南二条观光茶叶产业带120万亩,黔西南产业带30万亩;主要布局在38个茶叶重点县179个核心乡镇。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贵州,多点 面互动 强化产业布局 合力推进茶业发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