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经营与消费期待配套了吗

当今茶馆经营类型可分文化型、商业型、特色型和混合型。在这四个类型中,茶馆开张与倒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循环不断。有些过去叫茶艺馆的茶馆,基本上去艺剩茶了,并非不要艺,而是茶馆已经不习惯再以艺冠之,万一在经营过程中艺不起来,岂不是有损茶馆的招牌吗?如今,新开张茶馆以主题消费理念深入到经营思想中。装潢讲究返璞归真、古色古香的味道作为经营模式的考核一部分,但做大、做强、做精的决心可见一斑。
一边是茶馆经营难以维系,一边是砸下大笔资金装饰茶馆,构成一幅当下中国茶馆经营的复杂图像。中国茶馆能可持续发展吗?常常有人这样想。仅仅以清茶馆作为主营的茶馆到底在全国要占多大比重?对此,目前在中国茶文化界的务实派与质疑派仍在各执一词。
在中国千万家茶馆中,经营利润持平抑或是只赚点零花钱的占大多数,而像北京老舍茶馆、上海湖心亭茶馆等有利润可言的只在少数,与业主当初开茶馆的预期愿望明显存在差异。预期目标太高,得到回报太少,于是就会出现一家家茶馆关闭;可是再看看人家老舍茶馆、湖心亭茶馆客流不断,于是又同时出现一家家茶馆不断地开。实际上,开茶馆要讲究一种地域文化、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创新思维。当我们逆向思维,假如老舍茶馆远离北京,何来京味文化?假如湖心亭茶馆离开了城隍庙、离开了九曲桥,还是湖心亭吗?
我们其实并未否认茶馆经营功能的消费期待,与酒吧、咖啡吧相比,茶馆数量同样存在差距。只不过,业内专家不忘提醒茶馆业主注意经营项目积极信号,即茶馆经营总体稳定。喝茶人正在逐年提高,至少不会比过去更差。反之,消费群体则偏重于茶馆有待改进的一面,也就是茶馆的创新经营。
探讨茶馆的多种经营问题始终为茶文化界所关注。譬如把棋牌融进茶馆经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而平心静气地说,中国茶馆是否可能变成麻将的代名词,或者出现足疗、卡拉OK变得更糟局面。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不可忽略的是茶馆如何进行多种经营期待的变化。
人们对茶馆现实的观感与评价,总是与消费者心理期待紧密相连,当茶馆经营酒类、麻将、足疗的消费期待值很高的时候怎么办?还叫不叫茶馆?为了茶馆生计,原来难以忍受的项目却变得可以忍受的缺憾,经营内容的改善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了。从这个角度看,茶文化界不断对茶馆这类经营项目口诛笔伐,可以视为社会进步的表现,即更多的人认为,我们中国茶馆已经到了较高发展水平,理应讲究品茶、讲究雅致。茶文化就是茶文化,否则就不能被人接受。这听起来多少有点曲高和寡的事情,实际上也是中国茶文化界孜孜以求的目标。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多种经营方面的诉求,都在水涨船高,但问题的关键是否一定要把棋牌、足疗、酒类放在茶馆来经营。
需要指出的是,刚刚兴起时的茶艺馆一直凭借茶艺的魅力来吸引消费,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但当人们把从茶馆学到的茶艺纷纷带回了公司和家庭时,发展到了今天的茶馆,业主们必须回过头来,细致修补各种各样的茶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以及茶馆发展过程中无暇顾及的问题。
如今的茶馆,除了茶叶本身经营以外,还包括餐饮、书画、雅石、紫砂、香艺、文艺演出、旅游等文化品位高雅项目,主题定位明确。而与此同时,它也需要面对茶馆发展起来后高消费期待值,这是中国茶馆面对的难题所在。它凸显出茶馆业主的治理能力需要快马加鞭,赶上日益增长的水平与消费期待。
茶馆业主有时会出现浮躁情绪,人们对各种各样问题抱怨:现在光做茶叶要赔本,光做文化也赔本,由于地域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自助式茶馆经营模式又不适合北方和南方消费模式,仅靠茶艺这块牌子也不能维系生计,不像过去经营顺当了,茶馆似乎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经营窘境,业主也似乎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茶消得人憔悴的尴尬,公平地说,这是假象,只不过,面对当前的消费者,我们再谈大跨度的今昔之比也意义有限,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已经变化,时代也回不去了。业主对自己的要求,是否与消费者同步,也就是说,茶馆经营项目与消费期待配套了吗?这才是重要的问题。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馆经营与消费期待配套了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