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坦洋工夫世家的百年沉浮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茶叶世家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梦想。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一方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就在民谣朗朗传唱“坦洋工夫好光景的年代,世代务农的吴氏家族从谷岭(今晓阳镇岭下村)迁居坦洋经营茶庄,开始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吴步云是那一代茶人的佼佼者,其为人宽厚,机敏过人,奔走闽粤,与洋人做茶叶生意,船装舶运,贩茶巨万,“不数年大获奇赢。

1903年,年仅20岁的吴庭元继承父亲吴步升、伯父吴步云的茶叶生意,打出“元记茶行商号,精制“坦洋工夫红茶。趁着火红茶市,茶行迅速崛起,拥有铺面36间,伙计百余人,茶山4座,精制茶厂1家,拣茶工、制茶师傅两三百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2000余件、200多吨,远销英国、俄国等地。他还在福州开设茶栈,挂英国人的牌照,专门接洽洋行和外商,并用自己的画像在香港注册“元记商标。每件出自“元记茶行的茶叶中。都会放置一张中英两种文字的“元记商标。“元记商标便随着“坦洋工夫远涉重洋。

讲述着祖父的辉煌茶事,吴庭元的孙子、现年71岁的吴润泉老人双眼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当年与外商做生意,茶行采用先收银元后给茶叶的办法。每年二月初二刚过,吴庭元便赶往福州茶栈,向客商收取茶银定金。每千块银元装一桶。经水路运回村里,春末秋后再给客商发去一船船茶叶。几十担荼银首次运回时,坦洋沸腾了,人山人海争睹这一风光场面。啧喷的惊叹声、吱呀的扁担声、叮当的银元碰撞声,久久回荡在山村里。白花花的一桶桶银元挑进吴家大宅。吴庭元的老母亲还以为儿子哪里劫得的不义之财,霎时吓晕过去。

“‘坦洋工夫’的鼎盛,成就了祖父辉煌显赫的一生。坐在祖宅老屋里,品着刚刚制作的“坦洋工夫,吴润泉老人满脸自豪。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看坦洋工夫世家的百年沉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