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茶业,沿着富硒茶方向 走人无我有特色茶业之路

2012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的贵州展馆内,前来参观的市民好奇的询问着茶艺师,“什么是开阳富硒茶?”短短三天的时间,开阳有富硒茶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贵阳展馆的一大特色。“开阳富硒茶将成为开阳县地域公共品牌,我们要让全贵州乃至全国的人都知道开阳富硒茶。”黄家纯是开阳农业局局长,守着富硒茶这个香饽饽,他有着高昂的斗志和信心。开阳,正在沿着富硒茶的方向,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的特色茶产业之路。

“南贡”茶甲南方

贵州的茶叶因其良好的品质,鲜爽的口感,自古以来就是皇家所爱。贡茶,是贵州很多地区茶叶的过往荣耀。

“南贡茶”产于开阳县南龙乡,在清朝时进贡乾隆皇帝,乾隆在品尝了以后说:“南方茶叶甲天下,此茶又甲南方也!”从此“南贡茶”,成为皇帝的贡品,乾、嘉时期曾名噪一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后因贡茶不准民间贸易,加上咸、同年间战火连绵,“南贡”茶便由盛而衰,一蹶不振。“开阳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算是开阳的传统产业,但是以前的开阳茶业规模小,呈现品牌多、影响小,品质好、规模小,愿望好、步子小的现状。”这样的现状让黄家纯在到任之初颇感棘手。怎样让开阳的茶叶在全省的茶叶中突围而出,让老百姓都知道开阳的茶,成为黄家纯日夜思索的问题。

1995年,开阳国营双流茶场改制,改名为“弘双公司”。改制以后的弘双公司急需于打造一个公司的主打茶叶品牌,经过反复斟酌,公司在南贡乡承包了700亩精品茶园,创立“南贡”茶品牌,经过17年的发展,“南贡”茶已经成为开阳叫得响的茶品牌。从历史悠久的“南贡”茶,到如今的新兴的“开阳富硒茶”品牌,“开阳茶产业成了新兴的“传统”产业。”黄家纯笑着说。

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建立茶叶回溯制度

“创建品牌离不开产品的品质保障”。开阳下一步要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确保基地建设种苗需求。同时大力培育引进优良茶叶品种,作好品种储备。按照统一规划良繁基地,统一苗木生产标准的原则,完善茶叶良繁体系建设。另外,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也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一环。

2007年,开阳制定了《富硒茶标准体系》。“今年,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将结合开阳资源优势,调整制定更适宜于发展的“开阳富硒茶”地方标准,严格坚持生产全程按标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同时加快 “三品”认证步伐,现在,开阳已通过有机茶园认证2万亩,绿色茶园认证5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23万亩,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

要想做到最好,就要走在行业的最前面。茶叶在市场流通环节往往造成茶叶质量的下降,“为了有效防止茶叶冒充、替换等现象出现,维护开阳富硒茶的品牌现象,开阳将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通过条码管理,从源头开始,实行全程监控,做到产品来源清楚,质量安全可控。”黄家纯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开阳富硒茶”在保证产品品质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建立用牌准入制度和集中保鲜有偿服务制度是开阳创建品牌,确保“开阳富硒茶”地域公共品牌声誉的又一举措。黄家纯介绍,“开阳富硒茶”品牌使用仅限于本县域的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经营企业,严禁外来茶叶使用,避免以假当真的冒牌产品影响“开阳富硒茶”的品牌声誉。同时将实施批检挂牌上市,严格控制不达富硒行业标准的茶产品、失味和变质的茶产品挂牌。为确保“开阳富硒茶”品质稳定,不变质,不退味,拟建设5000立方米以上的保鲜库,对及时售不出的茶叶进行保鲜处理,实行有偿使用。

有了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开阳将在交流与合作中扩大‘开阳富硒茶’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参与或举办茶博会、农产品交易会、产品评比会、产品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开阳富硒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中茶所、贵大、省茶科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为茶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挖掘茶文化 提前规划茶旅一体促发展

“到2015年,围绕‘二区一园’新建茶园21.36万亩,实现全县茶叶生产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黄家纯自信的说。

而黄家纯所说的“两区一园”主要是指将建成近13万亩 “十里画廊核心示范区”和近15万亩 “开洲湖环湖核心示范区”,并在双流、冯三等地建累计面积2万亩以上的“高标准种植示范园”。同时,开阳规划建设茶青交易市场15个;建成一个占地10亩、集流通、物资集散、电子商务、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交易中心,使之成为开阳茶叶展示的重要窗口。

除此之外,开阳把“深入挖掘茶文化、延伸茶产业链条、茶旅结合,打造生态茶园旅游”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开阳‘南贡’茶因清代乾隆年间曾作为皇家贡品而得名,“南方茶叶甲天下,此茶又甲南方”的称号在乾、嘉时期曾名噪一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我县茶文化的弘扬奠定了基础。”黄家纯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挖掘开阳茶叶的文化内涵,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以此推动茶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延伸茶业产业链条也是开阳茶业重要的发展方向。”黄家纯介绍,开阳将加速加工企业初制茶厂提升改造,全面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要积极扶持茶叶深加工,支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科、工、贸联合,建设一批茶叶深加工研发、中试生产基地,加快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茶化工品的研发,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实现茶旅结合,打造生态茶园旅游已成为当前茶业发展的流行趋势。而开阳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在茶旅一体化方面“做文章”。黄家纯说:“开阳计划打造精品园48个、休闲茶园12个,配套完善亭、阁、楼、榭等观光设施。建设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共生的生态观光园;把茶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互补互推,协调发展。”

通过对黄家纯的采访,记者似乎已经看到了开阳茶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期待着,并将共同见证“开阳富硒茶”大放异彩。

相关链接:打造中国富硒茶之乡

开阳县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硒资源十分丰富,土壤中硒含量平均值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动植物硒含量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的保健品含硒量标准。

2003年,开阳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此后,开阳以“奇土”做文章,开发了富硒米、二级精炼菜子油、富硒面条、富硒烟叶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

2009年,开阳正是提出创建“开阳富硒茶”地域公共品牌,开阳县所有茶企的茶叶制品必须标注“开阳富硒茶”字样。“富硒”是开阳茶叶的独特之处,也是最大卖点。我们开阳就是要发挥我们的‘富硒’优势,促进开阳茶业的发展”黄家纯说。

除得天独厚的富硒优势外,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保证开阳茶叶品质的重要方面。开阳县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立体型气候,低紫外线,多雾寡日照等气候特征,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花青素转换低,减轻了夏秋茶的苦涩味,提高了开阳茶叶的内在品质。

目前,开阳县引进茶叶生产企业34家,建成茶叶生产基地8.64万亩,其中投产茶园近1.6万亩,年产干毛茶约230吨,年产值近亿元,涉及9乡4镇21个村78个组,带动群众增收1.5亿元。建有加工厂房17栋安装加工生产线31条。全县34家茶叶生产企业中,通过QS认证13家,通过有机茶园基地认证2家,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6家,获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推出产品45个,参加茶事活动获奖次数15次,其中金奖5次,银奖2次,名优产品称号8次。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开阳茶业,沿着富硒茶方向 走人无我有特色茶业之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