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传茶记

这是传奇中最为忠实、最为文明的一段历史文化茶叶是炎帝神农氏发现与创造的,在我国是老少皆宜,均爱品饮。有人会问,是谁最早把象征和平的茶叶传入西藏的?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让时光倒流到唐朝太宗贞观十二年(638 年)之际。
事情的起因为青藏高原新崛起的吐蕃王朝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国富兵强,一举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藏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愿缔结为甥舅之好。此旨传递到京都长安,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此女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典,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据记载:就在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从长安出发前往吐蕃。松赞干布还赶到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日拉萨)开始了夫妻生活。
在陪送公主进藏的队伍中,有手牵骆驼的随同者,有骑着骏马的开路先锋,也有能工巧匠、大使太医和乐舞画家,并带有皇室陪送的嫁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以及珍贵的丝绸锦纶、玻璃器皿、粮籽茶叶等土特产作物。据茶叶史料记载:当时文成公主带去的茶叶叫灉湖含膏,出产于湖南岳州灉湖。另据藏史记载:赞王松布之孙(即松赞干布)始自中国输入茶叶,为茶叶输入西藏之始。为了考证这一历史谜团,2006 年金秋,我随同西安广仁寺仁钦扎木苏上师等人,历时一个月,在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进行考察采风,求得印证。今天青海皇中县的日月山据说是当年公主在此摔镜破圆而演化成的两座山,标志着辞唐入藏的开始。山下耸立着文成公主的雕像,立有唐蕃古道的碑石,纪念馆中绘有公主进藏的彩色图画,是文成公主甘当和平使者进藏联姻的证明。
事实也是如此。文成公主在吐蕃一直备受尊崇,成为稳定吐蕃的活菩萨。永徽元年(650 年),松赞干布去世后,她一直居住在西藏,书写出了唐蕃联姻一家亲的和谐历史。我们在唐蕃古道上奔波,一天都离不开当地的酥油奶茶。据藏民说,文成公主带去的茶和茶籽,为藏区种茶饮茶之始。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你会看到藏民们一口吃着牛羊肉或食品,一口喝着又浓又咸的酥油茶。晚秋时节,行走在唐蕃古道上的青海省玉树州,遇一文成公主寺庙。当一帮喇嘛们得知我们是从西藏迎请文成公主回娘家时,热情地奉上酥油茶让我们喝。这种似曾相识的场面,我在大昭寺里头已经见过多次。当喇嘛们祭祀时,虔诚的佛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人士还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寺庙里头有一口特大的铁茶锅,锅口直径足有1.5 米以上,可容积茶水数担。在朝拜时先煮水熬茶,供香客取喝,算是佛门的一种恩赐。在藏族地区,去探望亲友或病人,要带上茶叶或酥油茶。在喇嘛寺庙里头,给前来求取神物的信徒们施予的药品或神水中,都要有茶叶。在男婚女嫁时,茶被视为珍品,象征着婚姻美满。

丝绸之路上的自然风景随处可见,但在青藏线上,更多的是有关酥油奶茶与文成公主的轶事。酥油奶茶非茶不离茶,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据藏民说,酥油茶是经文成公主反复调制后逐渐形成的香喷喷、油滋滋的茶饮方法,可以说,文成公主是酥油茶的创始人。时至今日,只要客自远方来,藏族同胞都还会谈起这段佳话,以缅怀文成公主的贤淑恩德。在西藏山南地区有首《公主带来龙纹杯》的民歌,说看见龙纹杯,便想起了公主慈祥的模样。在日常生活中,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中,还流传着许多谚语俗话,例如一日不饮茶则滞,数日不饮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等等。他们喝的都是酥油茶,至于茶叶产品,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粗叶的毛茶,现在也流行喝起了鲜味的纯茶。酥油茶制作工艺既简单又复杂。
先将砖茶揉碎在锅里头或茶壶里煮沸,呈现出咖啡色时滤出茶渣,滗出茶水;再将茶水倒入打制出的酥油茶的茶桶里,加入核桃仁、适量盐、酥油及烧开的牛奶;拉动茶桶中的活塞杆,使水、乳、油三者交融,表面呈现出一层脂肪来。尔后斟入茶碗饮用,营养价值极高,又有茶饭合一的妙处。藏民们一到冬季就更离不开酥油茶,究其原因是应对寒冷干燥的冬天,牧民多食肉和乳品,需要茶来帮助消化,真正形成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生活方式。在当地,不分男女老少,每人每天喝茶多达20 碗。很多人家常把茶壶放在炉子上,终日熬煮,以便随需随喝。
唐代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就是品茶论道。据《膳夫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际,稍有茶,至德、大历逐多,建中以后盛矣。可见唐初饮茶之风,尚限于我国东南及西南等地区。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城,寺庙禅宗风靡,茶肆酒楼林立,文人墨客向往,吃茶去红极一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一年一度的大唐清明茶宴盛况空前,皇宫帝王、文武官吏、寺庙僧侣和诗画歌咏者纷至沓来,应皇帝诏请涌向宫内,争着品尝明前贡茶。长安城里不夜天,品茶论道笑语喧。一直生活在皇室里的文成公主,自然受此熏陶,知茶礼、懂茶性、能烹茶。据文献记载,因为吐蕃地区不产茶,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皇宫贡茶,其稀罕程度大有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的说法。皇帝的女儿爱喝茶,就起到了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的作用,茶迅速在吐蕃地区得到传播。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年),唐蕃之间的茶马互市频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朝贡和赏赐进行,二是在边境地区设市贸易。吐蕃迎聘唐公主及平时朝贡中,除敬献金银器玩、药材羚羊衫之属外,还有马牛羊等牲畜,其中战马又有多达千匹者。在边贸中,唐朝人民主要以缯绢、布帛、茶叶、铁器等换取蕃方之牛羊马畜产品,特别是茶马两宗,更是两族人民进行交易的主要物资。直到贞元末回纥入朝,始驱茶马互市。我还清楚记得,当我们行进在青海盐湖的一条古道上,看到了一个名为茶卡关的路标,下车后四处眺望,仔细分析推理,这条道有可能是当年官府查禁私自贩茶贩盐的一个重要关口。藏语称湖泊为错,盐湖为茶卡,这并不是一个地名的问题,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巧合,更让人发思古幽情。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及草原茶叶之路上的驿站互联,是一条重要的关隘之路,有一部分线路也是在青藏线上。我曾在全国乃至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所谓历史性事件都有源头,要把茶马古道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都离不开唐朝古都长安,还牵扯有甘肃金城、张掖、敦煌和河西走廊一带等地,所以唐蕃古道也是茶马古道的姊妹道,丝绸之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丝茶之路,广义上仍然飘散着茶叶的芬香,无可质疑。
茶香依旧,岁月蹉跎催人老。永隆元年(680 年),在雪域高原上生活了近20 年的文成公主去世了。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着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我们曾在她塑像前做完了祭典活动后,徜徉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萨市大街,也看到了众多的茶馆茶店,内地的名茶荟萃。可以说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除饮用酥油茶外,也开始了清饮茶,茶文化的春风也吹进了雪域高原的每一处角落,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调味品。目前,西藏地区人均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5-20 公斤,为全国省市、区之冠,茶叶消费市场极为广阔。随着西藏铁路线的开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茶叶贸易钱景一直看好,商机无限。
而今手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我不免要追忆起我国历史上这位茶皇后 文成公主,她才是真正美丽的茶仙子!(责编:罗聪)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文成公主入藏传茶记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