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从种茶菜鸟到村民心中的黄茶专家

陈杰,1982年出生,丽水缙云人。

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打拼了两年,最终选择回归家乡做个大学生村官。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递上一纸入党申请,经过组织考察于2009年12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同样在2009年,他投资30万元,在素有缙云茶乡美称的三溪乡发展茶产业,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白堃元教授合作科技攻关“黄茶引种、栽培与大面积育种推广项目”,创办起全县最早的黄茶生产基地。

现在,不止三溪乡各村的村民,缙云全县都开始尝试黄茶种植。陈杰的试水,正在带动全县的茶农增收致富。

“村官要给村民办实事” 他“俯低身子”从茶叶出发

2007年12月,25岁的陈杰从大上海辗转到三溪村,在这个离缙云县城还有近1小时山路的小村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有人问他,村官算是什么官,要干哪些活?他回答:“我只知道,在办公室里打打文件、整理材料,不算当了村官。大学生来做村官,就是给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来的。”

在缙云,三溪乡素有“茶乡”之称,陈杰估摸着全村有三四百户人家都多多少少种点茶,可惜的是“效益不好”。“村民老吴,家里种了3亩多的绿茶,一年到头也只赚三四千元。”

陈杰在宁波大学读书时,学的是园林设计。刚到村里时,他想搞当时很赚钱的苗木基地,后来调转枪头从茶叶出发,寻找创业增收的路子,是因为“村里人种茶都种了几十年了”。

村里绿茶的低收益,让陈杰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茶叶品种。在茶叶专家白教授的点拨下,陈杰锁定了一种叫“黄茶”的茶叶品种。黄茶是我国特产,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多一道闷堆工序。

丽水遍地是山,2009年,陈杰花了四五万元积蓄,承包了山里20多亩荒地,接着开始贷款搞黄茶新品种的培育。

陈杰的茶园分五垄,从山脚下的一道溪涧旁一直沿着山谷种到半山腰,刚长3年的黄茶刚刚高过膝盖。他一边熟练地往山上爬,一边左手高过头顶比划着:“我现在是老农民了,要知道刚承包下来的时候,这里全是一人多高的杂草。”

从种茶菜鸟到村民心中的黄茶专家

“我最开始也不懂茶。”陈杰说,为了少走弯路,他每进行一步都会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茶农和乡里的茶叶专家。“当然最终还得靠自己去判断和融合。”

地垦好后,关键一步是下种。当时,专家说要在土下打一层基肥,因为“向肥性”,这样种下去的根系才会往地下扎。可茶农却不吃这一套,他们告诉陈杰,这样做人力和经济成本上不划算。

“我最后坚持听专家的去做,因为我想要的就是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有机茶种植体系,家庭作坊式的土办法我不要。”陈杰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村民粗放式的种茶模式和种植理念。

精细,也是陈杰对采茶女的要求。“一芽一叶,这是好茶叶的基本要求。”采茶季到了,他就出钱请村里的赋闲在家的农妇帮忙采茶,在他的要求下,这些农妇每人搬一张小板凳来地里“上班”。要达到陈杰的要求,有的农妇眼睛都采花了。“他们常常笑我,采茶跟绣花一样。”

说归说,笑归笑,三年下来,陈杰不知不觉已经成了村民心中的“茶博士”。“今年开始,黄茶培育成功了,可以采摘了,不少村民赶来问我黄茶的种植特点、市场销路。”

村官只能当六年可他却有一个“廿年计划”

经过三年的培育,今年春天,陈杰地里的黄茶已经可以采摘第一批茶叶了。“一片看过去,绿色的枝头上泛着一片黄黄的芽头,很漂亮。”陈杰在太阳底下眯起眼睛,打量着茶树。

“前两年都还在培育阶段,村民们看不到效益,今年可以采摘了,上海那边也有不少客商过来要货,我总算让村民看到希望了。”陈杰说,这20亩茶园他并不急着赚钱,“现在全县都开始种黄茶了,我把这里当成是母本园,为全县想要种黄茶的村民育种。”

陈杰算了算,虽然今年只是尝试性地采了200多斤茶叶,但也卖了五六万元。“这还只是鲜叶的价格,制成茶叶成品可以卖得更贵。”

看着长势越来越好的黄茶,陈杰终于有心思盘算建茶厂的事。“现在村里都是每家每户家庭作坊式的茶叶机械,我想在村里建一个茶厂,让大家都集中起来制茶,形成规模化。”

陈杰在三溪村当村官已经五年了,身边不少同事都已经跳出乡村当了公务员。等陈杰任期满6年后,他也不能再任村官了,但他依然打算留在三溪村里,搞他的黄茶事业。“这块地我承包了20年,村民们现在也刚刚开始种,我得把这件事做完做好。”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陈杰,从种茶菜鸟到村民心中的黄茶专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