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司遗址 见证藏马换边茶

保存至今的茶马司。

茶马司内景

茶马古道上的献茶图。

大叶种茶叶。图片均由记者赵文建摄。

在横断山脉隐秘的山水褶皱间,曾经有一条仅供骡马牦牛驮队行走的千年古道,它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它就是茶马古道。

随着现代公路的开通,千年古道已湮没于荒草,曾经的喧嚣与繁华也沉寂于岁月的尘土中。然而,在茶马古道起始之地的雅安名山,至今仍保存着一座古时管理茶马交易的衙门机构——茶马司。这是茶马古道上的茶马司,它曾经见证了藏马换边茶的历史。当古时繁荣的茶马贸易缄默时,唯有茶马司向我们述说那久远的过往。

6月1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走进雅安市名山县的新店镇,探访世界唯一现存的古时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遗址——茶马司,近距离感受雅安茶马文化的魅力。

茶马司位于百丈湖之西5公里处,108国道旁,即南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上。在雅安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陈开义和雅安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总监高富华的带领下,特别报道组来到隐匿在村民屋舍之间的茶马司遗址。这座赭红色建筑,凝重的色彩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在周围水泥建筑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肃然,黑色的大门上方,用汉藏两种语言书写着“茶马司”三个黑底金字,向过往行人彰显着它曾经的身份以及与雪域高原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门两侧的墙面是两幅线刻描金长画卷,一幅为《藏汉一家》,讲述文成公主和亲引茶入藏,施惠雪域人民;另一幅则是《茶马古道》,描绘雅安名山茶通过茶马古道,穿越崇山峻岭走进藏区的种种艰辛。

茶马司是古代官署名,又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据陈开义介绍,茶马司是自宋朝以来,历朝管理茶马交易的专门机构,主要掌管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的外销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通常为以茶易物的方式。隋唐时,最早的以茶易马交易开始出现。到宋代,西夏、辽金、蒙古三面为敌,战火不断,战马需求量大增,朝廷开始以茶马之政为重要国策,立“茶引法”实行茶叶专卖,商人经营茶叶须到官方领“引”,凭“引”卖茶。当时的茶马互易主要在陕甘地区,茶叶则取于川蜀。朝廷置榷茶和买马司,之后榷茶和买马司合署为茶马司。自此之后,诸朝诸代实行“茶马互市”,均在四川设立专门的茶马司。清初又曾于陕、甘二省置御史专管其事,通称茶马御史。直到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才因茶叶私贩猖獗,以茶易马难以实现而废止。

走进这座透着历史沧桑的四合院,迎面看到院口门庭前竖立的“茶马司”石碑,碑文叙述了茶马司的来龙去脉:“宋时因连年用兵,所需战马,多用茶换取。神宗熙宁七年,派李杞入川,筹办茶马政事,于名山,以名山茶易马用……明洪武时,对茶叶实行官买官销,由茶马司主持交易……”碑是2000年新立的。踏入主殿,四面墙上挂着泛黄的关于“茶马古道”的图片。当地村民李素芬负责看护茶马司,她告诉记者,当年的老房子只剩下一半,另一半在川藏公路扩建时被拆掉了。她指着墙角几根石柱告诉我们,这些就是拆下来的老建筑构件。茶马司内空荡荡的,由红砂石整块雕凿而成的主殿和两侧厢房,朴实中透着厚重。

陈开义说,名山早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李杞入川筹办茶马之政,于成都设置提举茶马司之时,便建立了茶场。北宋王存撰于公元1080年的《元丰九域志》中便有“雅安芦山郡,灵关一寨一茶场、名山百丈二茶场、荥经一茶场”的记载。其中,名山百丈二茶场即指这里。明朝之后,茶马交易的主战场开始南移,西藏逐渐成为茶叶消耗的重点区域和马的主要产地,雅安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始日渐凸显。公元1371年,明朝在秦(甘肃天水)、洮(甘肃临潭)、河(甘肃临夏)和雅(四川雅安)设了4个茶马司,雅安名山茶马司便是今天的名山区新店镇的这座茶马司,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对明代茶马司修缮后的纪念性建筑。

名山的蒙山茶起源很早,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茶树栽培地之一。高富华告诉记者,这里的农民以种茶、制茶、贩茶为主要谋生手段。唐宋时期,蒙山茶盛极一时,堪称茶中精品。唐玄宗时,蒙山茶被列为贡品,并且为历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之物,这样的荣耀一直沿袭到1100多年后的清代。雅安名山不但出产专供皇室的贡茶,而且是过去茶马互市中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名山茶在北宋中期一直保持每年200万斤左右的产量,仅甘肃熙河一路(今甘肃临洮)交易的名山茶,便占其总量的一半,所谓“熙河茶数四万驮,名山茶占半。”名山茶不但产量大,而且品质优,是藏族同胞最爱的茶中珍品,在易马时深受青睐,估价最高。“一百斤名山茶可换四赤(尺)四寸大马一匹”,当时,“陕西诸州岁市马二万匹,用名山茶二万驮”。正因为名山茶的独有价值,北宋时期,曾有两位皇帝三次特诏“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雅安所处的位置不仅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转折点,而且还是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结合的过渡地带。位于雅安最东端的名山,更是连接成都与川藏的关键之地。”高富华说,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名山成为川藏茶马古道源头,因此茶马司设置于此。

“当时名山茶马司属成都府路统领,负责筹集边茶上缴成都府路,同时承担名山县和百丈县‘名山茶’筹措和以茶换马事务。”陈开义说,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有时接待民族茶马贸易通商队伍人数一日竟达2000余人。行走在古代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遗址内,领略当年茶马互市的风采,穿越历史,这里车水马龙、骡马成群,商人、马队熙来攘往,吆喝声此起彼伏。

李素芬告诉记者,随着茶马交易的废止,这里曾经一度废弃,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古时的茶马司被改造成一座寺庙,称之为“长马寺”。现在依然有不少当地人将茶马司称为长马寺。虽然读音相似,功能和意义则完全不同。2004年,雅安着力打造茶文化,才将其收回并恢复茶马司的称谓。据李素芬介绍,每天到这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少外地人都知道雅安名山茶马司的历史,有不少人专程到此寻访。

曾经商贾繁荣、骡马如织的茶马司,如今空空如也,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建筑构件,遗留下的院子和建筑,却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藏马换边茶的悠长故事。

寻踪故事:甘露石屋的故事

记者 王兰兰

6月1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雅安蒙顶山采访,发现蒙顶山皇茶园左侧的甘露峰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石屋。蒙顶山旅游公司总经理袁呈军告诉记者,这个建筑为甘露石屋,又名蒙顶石殿,为明代双坡顶单间全石构造修建,面积约为12平方米。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修建风格甚为独到。

袁呈军告诉记者,相传此石屋是汉时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时休憩的地方。明嘉靖十九年由僧洪音立石室作凭吊祭祀之用,并题“蒙山胜景”于石门之上。左右对联曰:“突兀危峰昭禹迹,莲瀛佳境自天成。”“原来石屋有石门一对,里面还有侧卧的吴理真雕像,后来有一次风雨大作,石门被毁坏,吴理真雕像也不见了。”袁呈军说,此石屋在明末曾维修过,历经风雨沧桑,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记者手记:茶马司承载悠久历史

记者 王兰兰

雅安可看、可听、可探寻的人文历史很多,是我国茶马古道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1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四川雅安,在探访世界圣山蒙顶山、寻访茶祖吴理真之后,又来到名山茶马司。

通过采访以及查阅史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宋以来的历朝历代设立茶马司机构,并非是心血来潮,当时之所以设立茶马司,是当时政治、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而这个专职管理茶的机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近距离接触这处古遗址时,心中激动万分,因为这处遗址与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开封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茶马司不仅以一抹茶香承载着雅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宋朝的历史。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马司遗址 见证藏马换边茶

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