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天子皆好茶

核心提示:中国历代皇帝中好茶者众,有的嗜茶如命,有的玩茶如痴,有的为茶写诗作赋,有的为茶著书立说,有的为贡茶者加官晋爵,原来一个个真龙天子,也对茶饮情有独钟,并衍生出许多帝王与茶的故事和传说。    黄帝与茶的千古奇缘  相传,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黄帝带领大臣、侍卫和随从到深山里狩猎。经过一阵奔跑驰骋之后,黄帝感觉喉干舌燥,遂命随从烧水解渴。随从在一株茶树下架锅设灶,烧水煮汤。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到滚开的汤中,眼看汤水逐渐变成褐色,随从慌得六神无主,正想重新烧水,可黄帝已派人催着要水。随从赶紧舀了一碗变色的水品尝,觉得清香可口,并没有一点怪味,便将错就错,诚惶诚恐地把褐色的水奉献给黄帝。黄帝由于口渴之极,端起水来就一饮而尽,饮后连声称奇,随从吓得连忙跪下,向黄帝请罪。黄帝见状,详细查问了烧水的经过后非常高兴,不仅没有怪罪烧水的随从,反而命他把茶叶带回宫中,如法炮制。从此,饮茶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晋惠帝蒙难瓦盂饮茶
  司马衷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次子,说到这个低能昏聩的晋惠帝,他在位16年之久,为人称道的政绩不多,留给后人的笑柄却不少。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臣下把民间的灾情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他却非常不解,满怀疑惑地对禀报的大臣说:“百姓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就是晋惠帝留下的“历史名言,一句“何不食肉糜竟让人贻笑千年。
  西晋时期,皇室内乱不断,“八王之乱历时1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惠帝在战乱中屡被挟持,颠沛流离,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晋惠帝一同北征,讨伐据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此次混战晋惠帝兵败回都,其时“帝乘牛车,行宫籍草,公卿跋涉。在《茶经·七之事》中也说到这个有名的晋惠帝,陆羽引用了《晋四王起事》的记载:公元306年,“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晋惠帝司马衷虽然保全了性命,但一路丢盔弃甲,风餐露宿,逃回洛阳时的狼狈之相可以想见,黄门侍郎毕竟是贴身的侍从,了解君主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所以首先奉上一碗茶汤,为惠帝解乏洗尘。虽然盛茶的“瓦盂是民间用的粗陶碗,略显寒碜,但落魄至此的“万岁也顾不得这些尊卑了。也许,这是“九五之尊的晋惠帝喝过的人生最甘美的一碗茶也未可知?喝完这碗“粗茶的第二年,公元307年,惠帝在他的本命年死于非命。
  茶痴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玩家,他对饮茶之事极感兴趣,不仅茶艺高超,而且为茶专门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宋人传奇《李师师外传》中记述,宋徽宗曾与当时的名妓李师师交往甚密,在送给李师师的众多名贵礼物中,就有“月团、凤团、蒙顶等茶百斤。他不仅自己好茶,还常常以茶宴请群臣,并亲自动手为他们烹茶。北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 (即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可见茶“盛于宋,而在北宋徽宗时最盛,这与宋徽宗的推崇是有一定关系的。蔡京在《廷福宫曲宴记》中记述:北宋宣和二年十二月,有“通百艺之称的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徽宗兴来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这里宋徽宗所玩的就是宋代风靡一时的“分茶。
  宋徽宗执政期间不理国事,是一个亡国之君,然而他却笔走偏锋写就一部洋洋洒洒约3000余字的茶叶专著,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爱茶如此,难怪有人戏称宋徽宗为“茶痴皇帝,他的这部《大观茶论》共20篇,对北宋时期团茶的地产、采择、制造、鉴辨、藏焙、品名等分目详述,其中宋徽宗的自序是全书字数最多的段落,颇有文采,自豪地称当时的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天下之士,厉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王锵金,啜英咀华。并把饮茶推为“盛世之清尚,宋徽宗由此产生了联想,他慨叹道:“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以尽其用矣。此外,《大观茶论》中“点茶“斗茶等篇章也论述详尽,见解独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茶业的发达程度、制茶的技术和皇室的好茶风尚,为后世研究和认识宋代茶文化留下了珍贵文字资料。
  朱元璋与灵山茶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因为出身布衣,家境贫穷,当过放牛娃,特别是在家乡皇觉寺当过和尚,曾备受世人的歧视。当了明太祖的朱元璋因此对和尚、秃、光头、贼等字眼讳莫如深,他曾下令让全国一半以上的和尚还俗,但却偏偏对河南罗山县的灵山寺另眼相待,不仅亲笔为灵山寺题写“圣寿禅寺的匾额,还多次亲临烧香,拨款进行大规模地修缮重建,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和缘由呢?
  原来,出生在安徽濠州的朱元璋年幼时家庭赤贫,身世凄凉,父母兄长都在连年的灾荒和瘟疫中相继死去,无依无靠的朱元璋只好自谋生路,去濮阳的皇觉寺当了和尚,然而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寺庙也香火难续,缺粮断炊,朱元璋只能遵照师傅的吩咐出门化缘为生。当他云游到河南灵山寺时,得到了善心和尚的一点照顾,至少能粗茶淡饭,解决了温饱。灵山寺成为朱元璋漂泊四方的一处安身之地,他在这里第一次喝到了灵山茶。后来他长大成人,乘天下大乱之机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义队伍,这成为朱元璋崛起的契机,应验了“乱世出英雄这句古话。朱元璋在转战中负伤,曾逃到灵山寺躲避疗伤,灵山寺的和尚不仅用九龙潭的水浸泡了灵山茶,治好了朱元璋的刀伤,而且对他以礼相待,敬茶备饭。
  洪武三年,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对灵山寺的恩惠始终念念不忘,一次,他带着少数几个侍从秘密地前往灵山寺视察,对寺院敬献的灵山茶赞不绝口,一时龙心大悦,下旨将泡茶的师傅连升三级官衔。朱元璋的侍从颇为不解,暗自发牢骚感叹:“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不想被朱元璋听见,他哈哈大笑接了下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一时传为佳话。
  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帝
  说起乾隆皇帝,自然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三下江南的故事,但人们却很少清楚乾隆皇帝和茶还曾结下过不解之缘。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了各种名茶,如杭州的“西湖龙井,湖南的“君山银针,福建的“大红袍等。乾隆曾作过一首《观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这首歌对采茶的时间、芽叶标准、热闹忙碌的情景及加工的条件、方法、特点以及炒制过程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亲临茶园,认真观看茶农采茶、制茶,并且还有感而发,作诗赋歌,殊为难得。
  乾隆皇帝还是一个品茗行家,他不但讲究饮名茶和饮茶器具,而且还非常重视沏茶的水质。传说他当年在杭州品尝龙井茶,沏茶的水就取自盛产龙井的狮子峰山下的狮子泉。《茶经》上就说沏茶择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狮子泉也是山水,属于上等水。为了品评天下名泉水质的优劣,乾隆皇帝回京后叫人用银斗量各地名泉的轻重,因而命名天下三泉: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寺泉水为“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为“天下第三泉。除了这些名泉外,乾隆皇帝还广饮天下名泉,桂林南溪山有一眼白龙泉,水质优良,清冽甘美。《峤南琐记》载有“桂泉多可饮,而白龙为最之说,据说用白龙泉泡茶,揭开碗盖随着热气上升会蒸腾起一条隐约可见的白龙,于是乾隆皇帝下圣旨,派人马不停蹄地直奔白龙泉取水。当地人知道白龙泉为乾隆皇帝泡过茶,就把这白龙泉改称为“贡泉了。
  乾隆皇帝晚年更是嗜茶如命,在他85岁退位前夕,有一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皇帝听了自然受用,哈哈而笑,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帝的幽默由此可见一斑,他用茶化解了君臣之间的对话,也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表现。乾隆退位后住幽雅安静的北海镜清斋,在这个亭榭楼阁、小桥流水的花园内专设“焙茶坞,每天悠闲品茗,安度晚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乾隆皇帝活了88岁,可以算作中国历代帝王中的寿魁,这与他平生爱好饮茶品茗或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历代天子皆好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