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的茶配各异的茶具 养眼养心

茶与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株灿烂的花朵。中国人爱喝茶,爱瓷器,而精美的陶瓷茶具更能让品茶者享受到整个品茶活动的意境之美。中国茶与瓷器一样品类众多,品不同的茶时配上合适的陶瓷茶具,更能赏心悦目。

“台风过境、暴雨倾盆,气温也降至凉爽的20多度,空气湿润而清新。既然不便出门访友,索性开一饼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生普沏上品味,浓稠厚润的韵味伴着淡淡茶香,好不惬意。”忙完公务,“茶痴”老钟闲坐家中,不自觉又摆弄起心爱的茶具。所谓“人有多种,茶分几色”。古人喝茶,除了品其味,对茶具也十分讲究,“品不同的茶时配上形态、材质各异的茶具,方能回味无穷,养眼养心。”

绿茶配白瓷 轻盈淡雅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绿茶堪称最古老的茶类,干茶叶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绿色为主,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百藏馆艺术总监戴文辉将绿茶比作佳人:“绿茶清新脱俗,幽香宜人,淡雅素净的白瓷茶具与之最为匹配,茶友可在品茶过程中欣赏叶尖在茶汤中的轻盈身姿。”

德化贴花瓷·仿汝窑8头茶具

红茶配青瓷 相得益彰

多道工序给红茶带来了甘甜醇美的品质,而龙泉青瓷通体青幽,能使茶色看起来更红、更浓,两者相得益彰。“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那片土、那脉水和那里的人文气息,品饮入喉自然生出无尽回味,余韵无穷。”茶友小唐曾多次只身访遍龙泉,全为寻找红茶的“知心伴侣”。

乌龙配广彩 “织金”更醇厚

乌龙茶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代表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单枞等。行家老车觉得凤凰单枞浓醇鲜爽,喉润回甘明显,喝下去唇齿留香数小时不退。正因为乌龙茶“不红不绿也不黑”,茶色并不艳丽夺目,因此搭配的茶具应该增加一抹亮色,织金广彩恰好是本土单枞的“绝配”。

普洱配青花 沉静内敛

有人说,男人跟普洱都是一个“德行”——喜欢并期许用一生的坚忍、努力换来成功和成功后的平和;用一生的沉默洗去曾经的浮躁和张狂,使生命趋于平静、内敛、成熟,静静地散发出淡淡的、苦涩的、醇厚的香。而青花的唯美恰恰能给普洱的沉静增添几分活力。“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茶人故事

水手功成名就后回乡种茶

有“茶痴”将饮茶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将茶大杯、大碗海饮解渴,此为“喝茶”;二是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与茶具,饮用时细细品啜回味,此为“品茶”;三是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等,此为“茶艺”;四是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方为“茶道”。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别的小伙伴都忙着滚铁环、抓麻雀时,年仅7岁的小汪就热衷于冲功夫茶给家里大人喝了。“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冲茶前先洗茶,口诀我都能倒背如流。”茶友汪先生回忆道,当时整个村里几十户人家,就那么几套茶具,因此只要谁家来了贵客,就要到有茶具的人家去借用。

长大后,汪先生成了一名浪迹天涯的水手。刚以学徒身份登上环游世界的客轮,已是“茶客”的他意外发现船上还有个比他段位更高的同乡。“每当我们闲下来,平躺在甲板上看日落、数星星时,一壶清茶带着淡淡幽香,仿似家乡熟悉的泥土芬芳。”功成名就后,老汪有了一份稳定的事业基础,便在茶山上租下了一片茶林,建了茶屋,自己种茶、摘茶、制茶。因为每年产量极其有限,多年来只供家人、朋友享用。

对于汪先生来说,茶道是一种生活,而对于茶艺师孙瑶来说,茶道是一种境界。“开一饼茶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心门。”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熏洗仙颜——一招一式都那么有板有眼。在普通人看来,茶艺始终只是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但孙瑶则将茶艺升华为一种境界。“茶道最重要的就是心静,动作行云流水,唯有如此方能以柔克刚,以茶为媒,杯茶成挚友。”

泡茶小贴士

高水温泡茶苦涩味会加强

俗话说,泡茶贵在“四心:一是等待沸水的耐心,二是如何泡好茶的细心,三是沏茶时的专心,四是品味其中滋味的静心。泡茶四心皆有,便能领会茶的本真妙韵。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才能冲泡出高品质的茶汤。偏嫩采者,水温要低;偏成熟叶者,水温可以高些。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降低。所以高水温泡的茶,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就减弱。

品鉴行家王心将泡茶的要诀归结为“火为先”:“煮水需明火,炭柴为上,电炉次之,电磁炉最下。烧水,电磁辐射过程中加热,水必薄而躁乱;煮水,明火感染过程中加热张弛有度,汤必厚而鲜活。茶道贵真,真火,真水,真茶!‘真’是自然,自然之后为当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不同类的茶配各异的茶具 养眼养心

赞 (0)